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彰显了中国坚持不懈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目标的决心。要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城市群的发展是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而成渝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群,不仅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与此同时,城市群内生态承载力较为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制约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及障碍因素研究,为成渝城市群更好的推进绿色发展进程提供参考及为其他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借鉴。
本文在大量阅读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城市群和绿色发展内涵,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辨析绿色发展相近概念;从系统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与脱钩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四个方面论述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高频统计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设计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城市群16个地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出2008-2017年的绿色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了影响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因素,并结合城市群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如下结论:(1)整体上来说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征,成都市、重庆市、绵阳市和雅安市等排名靠前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处于稳步上升,除此之外,其余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情况较为明显。(2)在研究节点上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变化较小,整体呈现“两极高,中间低”的不均衡发展态势,空间分异明显。其中,成都市和重庆市作为城市群中“双核”城市,处于城市群两极,发展实力强劲;在两者的中间地带出现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状况。(3)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分别从各地区在不同时间节点主要障碍因子变化看,各自变化不大,从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各自的主要障碍因子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是C12人均水资源量、C2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C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C8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C26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这五个高频指标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4)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提倡绿色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强政府监督作用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对策。
本文在大量阅读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城市群和绿色发展内涵,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辨析绿色发展相近概念;从系统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与脱钩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四个方面论述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高频统计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设计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城市群16个地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出2008-2017年的绿色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了影响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因素,并结合城市群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如下结论:(1)整体上来说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特征,成都市、重庆市、绵阳市和雅安市等排名靠前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处于稳步上升,除此之外,其余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波动情况较为明显。(2)在研究节点上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变化较小,整体呈现“两极高,中间低”的不均衡发展态势,空间分异明显。其中,成都市和重庆市作为城市群中“双核”城市,处于城市群两极,发展实力强劲;在两者的中间地带出现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状况。(3)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分别从各地区在不同时间节点主要障碍因子变化看,各自变化不大,从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各自的主要障碍因子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是C12人均水资源量、C2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C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C8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C26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这五个高频指标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4)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提倡绿色发展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强政府监督作用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