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2-1940)大学入学数学试题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才产生了大学入学数学考试的雏形。直到民国时期才有较为完善的考试制度。民国时期大学入学考试经历了自主招生(1912-1937)、统一招生(1938-1940)、监管命题(1941-1946)三个阶段,其研究集中在考试制度史、中学课程标准、国立大学入学招生环节三个方面,与数学试卷有关的仅有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1912-1940年是民国大学入学考试从自主招生向统一招生的过渡,因此选择这段时间的大学入学数学试卷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和基于数字人文视阈下的定量统计的方法。笔者首先收集到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入学数学试卷共计100余套,并且梳理了民国时期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考试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壬戌学制颁布为节点,在壬戌学制颁布前、颁布后、统一招生时期中选择不同类型一流学校的试卷作为典型,这些试卷代表了当时大学招生考试对数学的要求。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分析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情况、综合难度的变化。具体工作如下:(1)分析试卷的内容特点:首先对试卷的内容进行分类,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试题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运用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对三个时期的试卷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此分析试卷的内容变化情况。(2)统一招生时期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对SEC、Achieve、Webb三种一致性分析范式进行对比。由于课程标准(1936)中没有知识深度三级水平,因此选择可靠性较强、应用价值广泛、多角度的Webb分析模式从知识广度、知识种类、知识平衡性三个维度分析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3)试卷的综合难度变化:以鲍建生的“综合难度系数模型”为基础,增加“是否含参”难度影响因素,用“综合程度”替代“知识含量”。为了改变原有的简单赋值,采用武小鹏的标度法,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难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统一招生时期试卷的综合难度以及三个时期的难度变化情况。通过上述研究,在厘清民国时期大学入学数学试题的难度变化、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的同时,丰富了民国时期大学入学数学试卷的研究。
其他文献
英语倒装句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倒装句的句式结构复杂多样,且知识点比较分散。传统倒装句教学侧重于对倒装句外在的句式特点和语法规则的教学,虽能大概归纳倒装句的用法,但对倒装句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倒装句结构的表层,难以触及到倒装句的深层认知特点。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机械化记忆,通过背记规则公式来理解和掌握倒装句,难以熟练的使用倒装结构。本文针对高中英语倒装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认知语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写出句子和文章,也表现为运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文章的连贯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恰当运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衔接手段来实现指代,连接,替代,省略等衔接关系,从而使文章连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要求学生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因此,如何使文章上
《普通高中英语教程标准》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英语学科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在教学中,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因此,基于英语学科能力要素及框架设置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必要的。国内关于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大多都侧重于理论,少有人从英语学科能力框架的角度研究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从而为本文留下了研究空间。本研究以人本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内在信念会影响教师行为,但教师信念与教师行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写作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英语技能之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书面纠错反馈是学生学习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反馈的程度、反馈的关注点、反馈的类型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注意假说”和“互动假说”的指导下,本研究作者选取成都市某初中的全体英语教师(18名)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书面纠错反馈信念和实践,以及二者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看”五部分,其中“写”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其中过程教学法将写作看成认知过程而忽略了写作语境;体裁教学法考虑了写作的社会因素却将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作为两者的结合体,过程体裁教学法在理论上能够兼顾到学生写作积极性,写作认知过程以及写作的社会因素,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很好的方法,但其在初中阶段应用的有效性还有待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是一种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来进行课程育人的中国化诠释,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发展起到导向与纠偏的作用。通过对课程思政评价的意义,作用与特点的分析,直面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与难题,为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提出建议。
思辨倾向是思维活动中一种隐性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意向,直接影响思维品质的形成,决定思维活动的成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作为培养思维品质的核心推动力,对于高中生思辨倾向的培养也尤为重要。读后续写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被应用于部分省份的高考中。读后续写过程中,学生基于求知欲,求真性,认知成熟度以及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能力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而现阶段我国初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水平处于何种层次、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培养等都还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初中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最为关键的几年,因此本文基于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第一、二章。第一章指出了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意义,确定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接着在第二章里综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界定出归纳推理的
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学习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提高语言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者英语阅读理解水平与为他们今后研读英文作品打下坚实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阐明了阅读能力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下标准来衡量初中生的阅读成效:初中生需达到三,四,五级阅读目标。笔者任教学校的初中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悬殊较大,故而统一管理的班级授课制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