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玄是“60后”温州籍作家,虽然他辍笔十余年,但是近年来仍受到文学界的一些关注。他坚持小说家要有像猫一样的游戏精神,他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小说中书写出处于无聊、虚无状态的“陌生人”形象,以独特的书写方式表现出这类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此来表明他认为的“自我比现实更荒诞”的理念。本论文将以吴玄小说中的“陌生人”形象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小说文本,通过梳理“陌生人”形象,探究这一人物形象的生成因素及艺术呈现的手法,探讨吴玄在当代文学中发展这个新的人物形象的意义。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陌生人”形象:对时代与自我的回应,包括探究“陌生人”形象生成的文化语境和文学渊源以及作者个人经验的艺术化。“陌生人”是一群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边缘人,对于这群人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并且,吴玄的小说创作自然也会受到当时文学作品的影响。另外,吴玄早年间的经历十分丰富,“陌生人”的生活经历有许多与他的个人经历相似,可以看出“陌生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个人经验的艺术化。第二章是“陌生人”:自我分裂的个体,主要分为三类:在传统文明与现代的边缘迷失、网络时代的灵肉分离、无聊困境下的自我流放。在吴玄集中刻画的这类形象中,从早期的在文明边缘迷失的“陌生人”呈现出了对于自我的陌生感,到后来的无聊困境下自我流放的“陌生人”则完全处于无聊、虚无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书写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丰满。第三章是“陌生人”形象的艺术表现,分为二元对立的结构设置、吴玄小说的叙事语言和呈现“陌生”状态的意象。第四章是“陌生人”形象与新时期以来“无聊派”书写,主要将吴玄创作的“陌生人”形象作为新时期以来“无聊派”的延续与其他的“无聊人”进行一个比较,以此探讨“陌生人”作为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