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玄小说的“陌生人”形象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玄是“60后”温州籍作家,虽然他辍笔十余年,但是近年来仍受到文学界的一些关注。他坚持小说家要有像猫一样的游戏精神,他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小说中书写出处于无聊、虚无状态的“陌生人”形象,以独特的书写方式表现出这类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此来表明他认为的“自我比现实更荒诞”的理念。本论文将以吴玄小说中的“陌生人”形象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小说文本,通过梳理“陌生人”形象,探究这一人物形象的生成因素及艺术呈现的手法,探讨吴玄在当代文学中发展这个新的人物形象的意义。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陌生人”形象:对时代与自我的回应,包括探究“陌生人”形象生成的文化语境和文学渊源以及作者个人经验的艺术化。“陌生人”是一群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边缘人,对于这群人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并且,吴玄的小说创作自然也会受到当时文学作品的影响。另外,吴玄早年间的经历十分丰富,“陌生人”的生活经历有许多与他的个人经历相似,可以看出“陌生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个人经验的艺术化。第二章是“陌生人”:自我分裂的个体,主要分为三类:在传统文明与现代的边缘迷失、网络时代的灵肉分离、无聊困境下的自我流放。在吴玄集中刻画的这类形象中,从早期的在文明边缘迷失的“陌生人”呈现出了对于自我的陌生感,到后来的无聊困境下自我流放的“陌生人”则完全处于无聊、虚无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书写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丰满。第三章是“陌生人”形象的艺术表现,分为二元对立的结构设置、吴玄小说的叙事语言和呈现“陌生”状态的意象。第四章是“陌生人”形象与新时期以来“无聊派”书写,主要将吴玄创作的“陌生人”形象作为新时期以来“无聊派”的延续与其他的“无聊人”进行一个比较,以此探讨“陌生人”作为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和意义。
其他文献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伴随着长时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教师的许多需求是很难用正规的文字条约写出来的,但却存在于教师与学校的“心理契约”之中。教师的需要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紧密的联系,未满足或未达到期望的需要都可能引发教师职业倦怠,为此,有必要从心理契约角度对职业倦怠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本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契约、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指背近节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1年1月,对38例(43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者,采用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旋转修复。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及远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8例AS活动期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男性30例,女性3例),用柳氮磺吡啶0.5~0.75g,p0,3
本文以聚酰胺改性的环氧树脂为基料,以封闭的异氰酸酯做交联剂,添加导电填料制成了可二次电泳的阴极电泳涂料,该涂料可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复合涂膜。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AASI)与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探讨以AASI大小反应的动脉硬化程度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中的作用.方法 218例行24小时
目的了解湖南省慈利县农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2011年6月至12月湖南省慈利县6个乡镇、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