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视频分析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作为当下教育界的时代热词,受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视。培育核心素养成为了化学教育的热点,而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又需要深度教学。那么,何为深度教学?中学化学深度教学又是什么样的?广大一线教师又如何判断,从哪些角度去判断自身的教学是属于人们常道的“灌输式”教学(浅层教学)还是倾向于深度教学,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教学进行改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目前少有基于深度教学理念对教师现有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和反思的研究,深度教学在化学学科中的研究也较少。教师的教学经验主要来自课堂,每一堂课都是由一个个的课堂教学行为组成,有必要基于深度教学理念构建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具体行为作为参考依据来判断课堂教学倾向于深度还是浅层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深浅倾向分析体系,分析教师课堂教学的深浅倾向及在教学行为上的具体表现。本研究基于反思性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文献梳理,论述了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说明了深度教学的内涵、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实践价值与实现策略,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研究者有关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的研究,从教学目的、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五个维度将深度教学与浅层教学进行了差异性比对,增进人们对深度教学的认识;本研究还结合国内多位研究者对化学学科内涵、价值、化学育人价值实现途径等多方面的研究,又对中学化学深度教学与中学化学浅层教学进行了差异性比对,解答了何为中学化学深度教学这一问题。然后,本研究参照以往研究者借助视频分析工具对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编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以Nvivo12为视频分析工具、以中学化学深度教学除教学目的以外的四个维度作为分析角度、以师生互动行为比率作为分析变量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深浅倾向分析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办法。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按照上文所述的操作办法,对四节优质课与四节常态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优质课整体上倾向于深度,常态课整体上倾向于浅层的结论,并从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采用、教学理念转化的前提和反思研究的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课堂,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为适应风云变化的全球经济化发展局势,进而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鉴于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教育观念逐渐在发生改变,把人才培养放在重中之重。对于教学课程的改革希望可以实现考虑到所有同学的感受,使每一位同学都得到最好的学习感受。对于之前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同学,让大家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学习,而现如今的地理教师教授知识时采用主题式教学的模式,可以相对更全面的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们。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师在学生的各个学习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数学教师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认知。学习者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被当作是形成、发展与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针对学科中数学认知结构的研究,大家都知道有CPFS结构理论这一说法,该结构理论是由喻平教授第一次提出,并且是仅属于数学学科的一种认知结构理论。针对CPFS认知结构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但大都停留在将学生作为唯一研究对象,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关于知识
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亟待出现,而深度教学的出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着力点。深度教学能促进学生将符号的知识意义化、情感化,但教师怎样的教学才能被定义为深度教学还没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基于深度教学的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使教师的深度教学可视又可测量,也使课堂教学评价从质性走向量化。首先,本研究基于深度教学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及以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经验,构建了初步的
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对学生“三观”的树立,人格、品行的塑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加强师德考核与评价制度的建设对促进师德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师德考核难以量化,考核体制机制的不完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师德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因此,研究和改进中小学师德考核实施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师德考核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Y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核心要求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将学生不恰当的学习方式转变过来才能发展其核心素养。然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仍未得到真正认可,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有待提升,导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出现浮于表面的现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偏向于外部动机,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策略偏向于
中考是我国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关键途径,也是我国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中考数学的评价机制由原来的只关注结果转变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数学素养能力的综合评价。PISA和TIMSS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学生评价系统,对这两种测评进行梳理、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对我国初中数学素养的研究。将盐城市2020年中考试题与PISA、TIMSS测评进行比较研究,紧跟时代潮流,借助于研究PISA、TIM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强调“精讲留白”原则,主张把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以促进学生内化知识。这种对分可以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调整安排各环节,本质上是关于教师与学生课堂主权的对半平分。该模式最初在高校教学中应用,逐渐被应用于基础教育并出现了一批关于对分课堂理论与高中教学结合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但是关于对分课堂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仍有一定的研究空
现如今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快,我国的教育水平也有着质的飞跃,我国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却不容忽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正确运用关键教学行为对初中生的数学逆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抗挫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青海省西宁市471名初中生进行了教师关键教学行为及数学逆商的调查,首先统计分析了初中各年级教师关键教学行为以及数学逆商,
研学旅行,是通过研学与旅行相结合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的综合实践教学方式,形式较新,近年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国家政策颁布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与地理学科联系密切。地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同社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关系层面发挥着较好作用,是渗透生态教育的关键学科。研学课程的开发是研学旅行发展的必要途径,围绕生态教育角度进行生态研学课程开发。本文以
2019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涵盖了少先队员成长的全过程,从入队激励到推优入团,借助多种激励载体,具体化、常态化、持续化地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生动力。其中,岗位激励作为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的重要环节,注重岗位对少先队员的锻炼激励作用,为每一位队员创造岗位锻炼的机会,同时更好地发挥岗位示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