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场地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物质基础,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所在地区竞技运动水平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场地规模、投资金额及结构、开放状况、分布状况、历年建成数量、分系统和分隶属关系7个方面,选取48个指标,对第五(2003年)、第六次(2013年)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福建省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探明福建省体育场地发展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一、从场地规模看,2003-2013年,福建省体育场地发展呈“小型化”趋势;体育场地建设在土地节约方面未有积极进展,土地利用集约度提升缓慢;建筑面积和建筑比显著增加,表明这一时期福建省新建体育场地的品质在不断提升和完善。二、从体育场地投资金额看,2003-2013年,福建省体育场地的投资金额得到大幅增长;从投资结构看,五类筹资渠道的资金都有增长,其中财政拨款的增长幅度最大,超过单位自筹,成为场地建设资金来源第一渠道。三、从体育场地开放状况看,不同开放状况体育场地数量皆有上升,不开放和部分开放体育场地占比下降,全天开放占比增加。体育场地开放情况从不开放体育场地为主转变为开放场地占主导地位。四、从分布状况看,2003-2013年,福建省农村的体育场地发展最为迅速,而城市中位于广场和公园的体育场地数量也增长较快。五、从历年建成数量看,2003-2013年,福建省场地减少量虽有起伏,整体仍呈快速上升趋势。六、从分系统看,1)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新增场地的建设特点与体育系统不同,即教育系统和其他系统新增的体育场地趋于“小型化”,而体育系新增的体育场地则倾向“大型化”;2)其他系统的新增场地的品质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其存在土地利用集约度较差问题。而体育系统则刚好相反,其新增场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有较大提升,但其场地品质却未有变化;3)福建省各系统体育场地投资金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幅,体育与教育系统所占比重却出现下降,其他系统则有所增加且增加部分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体彩公益金;4)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投资金额皆有所增长,其中,其他增长幅度最大,中小学增幅最低,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投资金额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其体育场地建设仍是教育系统的主要建设趋势。七、从分隶属关系看,1)隶属中央的体育场地与隶属县/市/旗的体育场地的发展方式不同,隶属中央的体育场地呈“大型化”发展趋势,而隶属于县/市/旗的体育场地则呈“小型化”发展趋势;2)中央体育场地和县/市/旗体育场地的投资金额均有增长,其中,财政拨款和体彩公益金方面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场地单位自筹增长较快,具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对政府依赖性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