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民阶层分化日益明显,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层次性的特点,农村合作金融作为举足轻重的一个梯队,具有广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逐渐深入,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15万亿元左右,其中的大部分将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而这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良好的历史机遇。一言以蔽之,农村合作金融于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而言,是我国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且大有作为。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本要素,农村合作金融无疑是重要而又关键的一环,而作为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的农村信用社一直是农村信贷供给的主力军,在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制度改革的社会福利和经济效应开始凸显,同时,2006年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条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农村金融发展的政治、社会、市场等宏观环境进一步的优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条件下,在存量改革和增量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应该说,农村合作金融进入了有史以来的黄金发展机遇期。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等基本理论,本着从普遍性到特殊性、从一般到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在对农村合作金融进行基础性的理论分析以及借鉴国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经验的前提下,从黑龙江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实际入手,探索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藉此,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的理论设想以及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相关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合作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在对合作金融与农村合作金融等概念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同时,系统的回顾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演绎的历史路径,并提出了本文进一步研究所需的相关金融理论。而后对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对德、法、美、日等四个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全面总结了这些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成功经验,并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组织形式、业务规模、经济效应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归纳了农村合作金融在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剖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背后原因,并对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探讨,针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目标模式、管理体制、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制度改进的现实路径和政策建议。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