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怀化市于2021年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城市绿地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常居首要地位。植物群落结构对城市公园绿地降温增湿、固碳释氧、吸收有害气体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很大;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重景观轻生态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怀化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现状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因此,通过比较研究怀化市城市公园与风景游憩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生态效益的差异,查找出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怀化城市公园植物群落优化措施,对于指导怀化及周边地区其他城市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科学配置植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样地法,实地调查了怀化市风景游憩绿地和城市公园绿地130个植物群落的现状。分析了 127个植物群落的总体特征和植物数量组成合理性,对比分析了其中73个阔叶和针阔混交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垂直结构、植物多样性。实测了 48个植物群落夏季11:00~15:00高温时间段降温增湿值,分析了三维绿量对降温增湿功能的影响。同时,选取其中45个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功能和视觉效果为准则层,建立了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选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公式计算各植物群落综合评价得分,并确定评价等级。基于三维绿量,测算了植物群落单位面积滞尘、吸收SO2、固定CO2、释放O2、夏季蒸腾等生态效益的物质量和价值量;选用生态效益评价综合指数公式计算植物群落生态效益质量评价得分,并确定评价等级。归纳总结了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提炼了风景游憩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征,推荐了一批优秀植物群落,提出了城市公园植物群落优化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怀化市风景游憩绿地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等级高、生态效益强。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等级低、生态效益弱;建成年代较久公园比新建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综合评价等级高、生态效益强。景观综合评价为Ⅰ级的植物群落共有16个,其中风景游憩绿地有12个,城市公园绿地有4个。生态效益质量评价为强的植物群落共有9个,其中风景游憩绿地有7个,城市公园绿地有2个。(2)怀化市城市公园绿地共有462种植物,隶属于108科278属;其中木本植物327种,草本植物135种。在73个阔叶和针阔混交植物群落中,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乔木、灌木、木本地被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700、0.7468、0.6426,风景游憩绿地植物群落乔木、灌木、木本地被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8813、1.2846、1.3912。(3)在怀化市风景游憩绿地用于生态效益质量评价和景观综合评价的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数平均为26种;乔木、灌木、木本地被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9052、1.2866、1.3954,Simpson优势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716、0.6077、0.6212;总三维绿量密度平均为7.71 m3/m2,落叶乔木三维绿量平均占比为46.00%;分层数量平均为4.2。在城市公园绿地用于生态效益质量评价和景观综合评价的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数平均为16种;乔木、灌木、木本地被植物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 1.4979、0.8339、0.7176,Simpson 优势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6880、0.4285、0.3852;总三维绿量密度平均为3.93 m3/m2,落叶乔木三维绿量占比38.00%;分层数量平均为2.91。(4)在怀化市城市公园绿地和风景游憩绿地复层结构植物群落中,群落高度、分层数量、总三维绿量密度、乔木三维绿量密度、灌木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增湿率呈显著正相关,地被植物三维绿量密度与降温增湿率呈显著负相关。当植物群落高度为18.0 m时,降温率达到20.44%;植物群落高度为22.3 m时,增湿率达到65.10%。当植物群落总三维绿量密度接近11.2 m3/m2时,绿地降温率达到23.34%;总三维绿量密度接近12.1 m3/m2时,绿地增湿率达到66.83%。当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9.9 m3/m2时,绿地降温率达到22.23%;乔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11.08 m3/m2时,绿地增湿率达到65.54%。当灌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0.53 m3/m2时,绿地降温率达到23.40%;灌木三维绿量密度接近0.63 m3/m2时,绿地增湿率达到71.49%。(5)与风景游憩绿地相比较,怀化市城市公园绿地存在的主要不足表现为群落高度小,分层数量少、层次结构简单;总三维绿量密度小,夏季降温增湿能力差,生态效益弱;植物种类少,多样性差,优势度明显;个别科、属、种的植物种植数量占比过大,植物数量组成不合理;更新幼树幼苗少,自然化程度低;乔木、灌木株数密度小,植株之间高差小,垂直分布不合理;木本地被植物株数密度大,养护管理成本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部分植物过多种植,优化植物数量组成;加大乡土植物开发利用,合理引进外来植物,丰富植物多样性;充分保留现有植物,科学合理配置植物,加强绿地养护管理等总体优化措施。推荐了 7个优秀植物群落,并针对城市各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