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系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而公平与效率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的核心课题。协调好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对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公平与效率问题的选择上过多地侧重于公平,倡导“一大二公三纯”这样的目标,并且在分配方式上否定按劳分配而实行平均主义,导致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严重削弱,这样的公平是伪公平,损害了社会效率,一度造成国民经济的停滞。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经济实现腾飞,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效率也显著提升,然而在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同时,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居民收入差距”“两极分化”这样的名词开始出现并日益频繁,社会公平问题浮现在公众视野中,尤其自1993年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0.4以后,人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关注程度愈发增强。本文主要内容是,设计了一个可以测度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数,测度并量化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对公平效率指数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的公平效率指数,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为改善收入分配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主要内容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引言。引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然后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第二章:理论探讨与方法设计。在这一章中,讨论了收入分配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含义与评价标准,选择了公平与效率的代表性指标,然后构建了公平模型与效率模型,设计了公平效率指数,最后提出了对公平效率指数进行优化的理论模型。第三章:公平效率指数的实际测度。本章对第二章设计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估计,根据得到的估计结果分别测度由于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引致的公平与效率的变化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公平效率指数,并分析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各变量对公平效率指数的贡献度。第四章,在前面测算的公平效率指数的基础上,建立目标规划模型,确定优化目标、优化标准后,对收入分配总量和结构进行优化运算,得到优化后的结果。第五章,根据第三和第四章的模型结果和优化结果,得出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