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刑事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2009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刑事法律关系是运用刑法手段保护生态安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为了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犯罪问题,而从生态学角度对传统刑事法律关系的重构。 本文科学界定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并由此总结出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特有特征。文章提出了研究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性,即在生态文明时代,面对生态犯罪的挑战,传统刑事法律关系显现出了一些不足,并深刻分析了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构建生态刑事法律关系迫在眉睫。 本文详细叙述了构建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理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为基础的伦理学基础;以生态本位法律观为价值取向的生态法学基础;以及刑法学基础。 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对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构建:其一,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文章分析了目前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一般包括国家、法人、非法人单位和自然人,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把主体范围扩展至部分非人类生命体,并且阐述了非人类生命体成为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可能性、限制条件和实现模式,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其二,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通过对生态刑事法律关系客体性质的论述,并结合传统刑事法律关系客体理论和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确定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生态刑事责任。其三,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本文明确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以及国家、犯罪主体、被害主体作为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其四,生态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文中分别论述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前提和事实基础。 文章涵盖了两个结论:一是生态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刑事法律关系的新型法律关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二是这种新理论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或是高效?在全国教育界上上下下一片呼声中,站在基层农村教育的一线,在农村教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认知水平上,思考如何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从处理好以
期刊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做好中国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学理研究、提供实践操作方案,确保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文章在阐明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相关概念,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安全新的内容。不同的学者诠释了不同理念的安全,形成了不同的安全观。不同的安全观决定了不同的安全模式,如均势、结盟、集体安全以及现在
司法审查原则已经成为一项国际诉讼准则,即法院充分发挥司法权的能动作用,对国家强制权实施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以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免受国家强制权的非法侵害。刑事程序性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