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学界广为人知的作家之一。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不仅畅销日本,还风靡全球,带来了“《挪威的森林》现象”。该作品讲述了青春时代的种种经历和感触,展示了无法抑制的孤寂、凄迷及彷徨。《挪威的森林》中人们为了生存而挣扎于困境的拼劲以及走向自毁的驱力和弗洛伊德潜意识活动的根源——人的本能有着紧密的关联。本论文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当中的本能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从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这两个方面出发,研究作品《挪威的森林》中男主人公渡边与两位女主人公直子和绿子的内在世界,从而论证发生移情和选择自杀的必然性。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说明论文的研究动机和意义。其次梳理国内外相关的先行研究。接下来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本能理论、人格结构理论等的主要理论,分析说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文学研究的联系,进而举出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第二部分主要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本能理论中的生的本能理论来分析作品《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渡边与绿子在食行为、性行为方面的活动,可以看出渡边与绿子生命中被释放出的强烈的生的本能,进而论证男主人公渡边与绿子发生移情的必然性。第三部分主要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本能理论中的死的本能理论来分析作品《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直子的精神障碍、性爱分离、以及在象征非现实世界--“阿美寮”的精神疗养活动,可以看出潜伏在她生命中自毁的驱力。第四部分通过关于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之间的欲求冲突,对主人公渡边、直子、绿子面对不幸的境遇时,渡边、绿子通过移情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动力,而直子最终回归死亡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论证导致直子自杀的必然性。本论文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当中的本能理论详细地分析主人公渡边与直子和绿子的内心世界,剖析作品中呈现的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关于露骨的性爱、自我疗愈式的移情以及极端的自毁行为等表现,让读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挪威的森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