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睡眠磨牙(sleep bruxism,SB)是以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hythmic masticatory muscle activity,RMMA)为特征的一种口腔机能异常的病症,表现为睡眠时非自主紧咬牙和/或磨牙。当前研究表明SB与脑电变化、觉醒、心率(heart rate,HR)和呼吸变化相关,还有报道指出SB患者周期性腿动指数(periodic leg movements index,PLMI)较正常人高。 目的: 本课题以睡眠磨牙症患者为对象,研究睡眠磨牙与肢体运动(limb movements,LMs)的关系。 方法: 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 mno grap hy,PSG)对SB患者进行两晚睡眠监测,分析SB事件起始点与其伴随的LMs事件起始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关系;应用Friedman检验分析单独SB、单独LMs及SB伴随LMs时的觉醒情况;并应用皮尔森卡方检验和卡方分割法分析不同睡眠期 SB事件和磨牙成簇(sleep bruxis mep isodes inc luste r)发生情况;同时用线性相关回归法分析磨牙指数(sleep bruxis mindex,SBI)与磨牙成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大部分(85.05%)的SB事件伴随LMs发生,其中有70.53%的SB发生时伴有上肢和下肢的运动,且高达70.54%的LMs发生在SB之前。对于大多数的SB事件,特别是伴有LMs发生的SB事件,都伴随明显的微觉醒(microarousal,mAR)甚至觉醒(arousal,AR)反应。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BI与磨牙成簇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r2=0.70,P=0.0093)。此外,磨牙成簇发生时伴随LMs发生的比例明显较SB非成簇发生时的比例小(皮尔森卡方检验,P<0.001),且在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stage,REM期),磨牙成簇发生率明显小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on-rap id eye move ments leep sta ge,NREM期)(皮尔森卡方检验,P<0.0001)。 结论: 大多数SB事件可能不仅仅只是件独立的事件,而是继发于觉醒水平变化之后的一系列运动事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