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早期明清白话小说的典范作品。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从社会竞争的角度写了400多个人物,但重点写了三个人物: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三个人物,基本贯穿了从汉末致乱到西晋统一,成为这段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强者。……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政权,就没有三国。诸葛亮是三国鼎立中的强者。”①在中国,诸葛亮几乎成为智慧的象征。本文就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诸葛亮的言语交际策略,探讨在其才智系统下的语言艺术。“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最有前途的一部分。”②目前,语用学的研究正呈现出蒸蒸日上之势,已从最初是由哲学家提出来并作为哲学研究的课题,跃升为语言学中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其中,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是语用学较为重要的方面。本文就以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诸葛亮的交际策略作具体的分析。第一部分是从合作原则分析诸葛亮的言语交际策略。该部分是在合作原则及其次则的框架下,以诸葛亮的言语实践是否遵守为前提,将诸葛亮的言语策略划分为隐性策略和显性策略,推导诸葛亮的会话含义,并分别以具体语料为例证,增强说服力。第二部分是从礼貌原则分析诸葛亮的言语交际策略。这一部分中,首先是从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保全论来分析,将诸葛亮的面子保全策略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从利奇的礼貌原则出发,探讨诸葛亮对该准则及次则的遵守或违反情况以及原因,即交际的目的性。第三部分是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诸葛亮的言语交际策略。这一部分是以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其划分的五类以言行事行为为依据,分析诸葛亮的直接性言语策略和间接性言语策略。同时,又探讨了诸葛亮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规约性和非规约性。本文对诸葛亮的言语交际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是语料分类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主要采用了统计、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诸葛亮的言语交际策略的论文及著书尚无,本文试从语用学这一新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本文只是引玉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