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究唾液淀粉酶(sAA)活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2)明确T2DM大鼠唾液sAA的分泌表现;(3)从病理病变和唾液分泌调控通路探究T2DM大鼠唾液sAA分泌异常的具体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2型糖尿病组(T2DM组,22只)。T2DM组大鼠喂食高脂高糖饲料8周后,腹腔内注射3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T2DM疾病模型。期间记录各组实验大鼠的饮水、饮食、摄能、体重及血糖日常指标。收集实验大鼠柠檬酸滤纸刺激前后的唾液样本,测定sAA活性;在成功建模后,收集T2DM和正常大鼠的用柠檬酸滤纸刺激前后的唾液样本,测定唾液流率、sAA活性和含量及唾液总蛋白含量,并计算蛋白分泌率(mg/min)和sAA比活(U/mg);在实验结束时,通过乙醚麻醉处死大鼠,并收集所有大鼠血清和腮腺及下颌下腺组织。检测空腹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及组织中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丙二醇(MDA)的含量,以及sAA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唾液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RT-qPCR检测唾液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胆碱能受体(M3R)和水通道蛋白5(AQP5)的mRNA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唾液和唾液腺组织中的sAA和β1-AR蛋白表达。结果:(1)STZ注射2周后,T2DM大鼠的饮食、摄能、饮水、尿量和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5),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此外,T2DM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5)。T2DM大鼠灌胃葡萄糖溶液2h后血糖高于11.1mmol/L,且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2)大鼠各阶段sAA活性与空腹血糖和体重的相关性及分段分析发现,造模前大鼠的sAA活性和ΔsAA(酸刺激前后sAA活性差值,可反应大鼠对刺激的敏感性)与空腹血糖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肥胖期和T2DM时期则不存在此种关系;造模前大鼠的sAA活性和ΔsAA越低,大鼠后期发展成为肥胖和T2DM时的空腹血糖越高,且成为T2DM时的血糖增量也越高(p<0.05);造模前大鼠的sAA活性越低,造模T2DM模型时所需的时间越短(p<0.05)。而实验大鼠sAA活性及ΔsAA与体重之间未发现任何相关性。(3)T2DM和正常大鼠唾液指标分析发现,经酸刺激后,T2DM和正常大鼠的唾液流率、蛋白分泌率、sAA活性、sAA蛋白含量和sAA比活均显著增加(p<0.05);T2DM大鼠的唾液流率,蛋白分泌率,sAA活性及ΔsAA,sAA蛋白含量和sAA比活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5);此外,实验大鼠的sAA活性与sAA蛋白含量呈现出正相关趋势(r=0.549,p=0.064)。(4)T2DM大鼠唾液腺的病理病变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大鼠,T2DM大鼠的腮腺和下颌下腺组织中具有更高的葡萄糖、TC和MDA含量和更低的sAA和T-SOD活性(p<0.05);T2DM大鼠腮腺腺泡细胞有明显的变形、萎缩和空泡化,腺管及导管扩张,且伴有炎性细胞浸润,下颌下腺中也出现了浆液性腺泡细胞的病变,且炎症因子TNF-α和IL-6在这两个腺体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5)T2DM大鼠腮腺组织中唾液分泌调控通路相关基因β1-AR、M3R和AQP5的mRNA表达,以及β1-AR和sAA蛋白表达都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5)。T2DM大鼠的下颌下腺组织中,除了M3R的表达水平没有差异外,其他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唾液sAA活性及ΔsAA对大鼠空腹血糖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即正常状态下,低sAA活性及ΔsAA会导致更高的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且高脂高糖饮食会增加这种风险。此外,2型糖尿病大鼠存在的唾液尤其是sAA分泌的异常,其机制可能与唾液腺,尤其是腮腺的形态结构异常及唾液分泌功能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