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抵押权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uangx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动抵押权制度源自于英美法系,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确立的新型担保制度。相对于传统抵押而言,浮动抵押更具灵活性,并具有抵押标的的复合性和浮动性、权利性质可转化性及抵押额的可变性等特征。浮动抵押权制度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及市场投资要求,给予市场主体广阔的融资活动空间,更代表着当今担保领域的发展趋势。我国《物权法》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引入了第四编担保物权部分,我国的动产浮动抵押权制度在理论上与一物一权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和公示公信衔接较好,可称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同时也是我国担保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但是,我国的动产浮动抵押及其配套制度并不完善,《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和简略,这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来说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浮动抵押的应有功能和真正价值。本文从浮动抵押权的基础理论出发,对浮动抵押权的运行机制加以解析,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及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浮动抵押权的一些设想,以期为浮动抵押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有益借鉴。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浮动抵押与浮动抵押权的基础理论,涵盖的内容包括浮动抵押的界定、起源和发展、与相关担保方式的比较以及浮动抵押权的涵义和法律特征。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浮动抵押权的国际考察,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中几个典型国家的制度研究,分析其对我国动产浮动抵押权制度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主要围绕浮动抵押权的运行机制加以解析,从浮动抵押权的设立和实现两大部分入手,着重论述了浮动抵押权的设立主体、设立方式、客体范围、登记公示、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结晶、接管人制度以及优先权规则。第四部分以我国《物权法》中有关浮动抵押权的三个核心法条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浮动抵押权的立法现状,并通过立法解读寻找出若干不足之处。第五部分为我国浮动抵押权制度的完善。笔者认为,为完善我国的浮动抵押权制度,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限定浮动抵押权的主体范围、扩大浮动抵押权的客体范围、完善权利登记制度、明确优先权规则、借鉴并引入接管人制度以及其它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其他文献
学位
80、90后是成长于后喻文化时代的青少年群体,他们不同于以往任何年代的年轻人,具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标新立异,个性张扬,思想观念更新快,价值观多维化。在后喻文化的影响
为鉴定蓝舌病病毒(BTV)的单克隆抗体(MAb)所识别的VP2蛋白竞争抑制型特异性抗原表位,本研究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BTV VP2蛋白抗原表位氨基酸进行筛选。经过3轮淘选后进行测序
随着大众传媒业的迅速发展,自由的新闻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和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媒体对大量的新闻人物及事件的采访报道,却将不可避免的
《新国十条》的出台使得法院在解决具体案件时遇到了法律适用的难题。本文意图通过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从《新国十条》法律性质的角度,分析“政策性违约”适用不可抗
受贿罪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罪,也一直是我国反腐败领域重点打击的对象。通过对搜集的1000份判决文书进行整理,关于被告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在公诉机关、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