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监管者和机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比较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金融学运用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出证券市场并非是有效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是股票失灵的直接原因,而证券监管者作为校正市场失灵的主体,在校正的过程中能否比投资者表现的更加理性。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证券监管者为克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加强监管的同时,证券市场上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层出不穷。以往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监管者出台的很多政策,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市场更加非理性。这就促使人们思考证券市场监管者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监管者在实施监管时是否存在非理性行为。   本文重点是通过将证券监管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对比,研究证券监管者是否存在非理性认知偏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对损失厌恶、锚定效应、过度自信和沉没成本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资料,并结合统计学中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根据实验结果发现证券监管者和机构投资者均存在非理性认知偏差,并且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监管者并不比机构投资者更加理性,这使监管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认知偏差,从而重新审视其决策的合理性和适度性。同时,本文针对研究所得,给证券监管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希望本文的研究使监管者对自身监管能力的认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以及规范证券市场方面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7/8月号发表了《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该文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观点,即
学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这种亲身参与式教学能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教学以唤醒学生的思维为主旨,使得课堂呈现勃勃生机,课堂上充盈生命的活力,师生间心灵的共鸣也就随之而生,这样的课堂会使师生感到轻松而愉快。爱因斯坦曾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固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件礼物而接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做一
产品分类和各家银行特色一一呈现在老张面前,在陈亮的指导下,他还弄懂了阅读产品说明书的要领,具体到操作层面,他不禁发问: “像我这样不想亏钱的保守投资者该选哪种产品呢?”陈亮选取了各银行新近发行的产品,结合实例为他作详细说明    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退休一族的宠儿    人物档案  王大爷,今年63岁,退休在家,靠退休工资生活。由于家处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物价水平较低,吃喝基本不愁。资金盈余之
期刊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和依据,它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企业的盈利数据对管理人员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数据是一组会计程序的结果,给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学习,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关键词: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