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人工枣林地普遍存在土壤干化现象。为了减少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地水资源消耗,减轻枣林土壤干化,完善枣林地水分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地区山地枣树为研究对象,将枣树栽植在面积为2×3m~2,深度分别为2m、3m、4m、5m、6m的小区内,每个小区的空间四周用水泥砌墙封闭隔离周围土壤,底部采用根系无法穿透的塑料膜隔离,通过枣树修剪田间试验控制树体规格及枝条数量和长度,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与枣树生长指标,测算枣树的单株生物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枣树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关系,试图探索严格限定枣树生长规格情况下的枣林耗水特征。经过三年(2015-2017)连续监测得到以下结论:1、从萌芽展叶期到开花坐果期前期,枣树主枝长度、枣吊长度的生长速率极快,是二者快速增长阶段,随后增长变慢。而侧枝在萌芽展叶期增长速率迅速增加,在开花坐果期保持快速增长,进入果实成熟期后增长速率明显减缓,至成熟落叶期后逐渐停止生长。各小区枣树地上总生物量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在三年观测期结束时,各小区枣树地上总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修剪控制树体规格能够将枣树单株生物量控制在一定范围。2、植被耗水所导致的土壤水分亏缺是土壤干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枣树的耗水特征是维系枣林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各处理枣树地上生物量与耗水层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证明采用修剪限定枣树生长具有明显的限制枣树耗水量的作用。虽然在土壤水分较充足或者降雨量大的年份时枣树耗水量依然略有增加,枣树生物量也略有增加,但限定枣树生长的修剪仍然可以作为防治土壤水分过度消耗的措施。3、试验所采取的修剪规格,5年生枣树的耗水深度约为3.2m,与常规矮化密植山地5a枣树相比减少1.2m左右,这个深度可以通过丰水年得到恢复,并且下层的土壤水分也可以得到补充,所以3m土壤干化的深度可以认为是临时性干层,也就是可允许的干层深度。试验各小区的三年枣树平均耗水量为520.78mm,和当地平均降水量548.40mm基本持平。林地土壤水分补充与消耗基本持平,说明控制枣树生长具有调控枣林地耗水的作用。试验采取的修剪强度符合当地降雨条件,可以作为节水型修剪的控制指标参考。4、枣树在有限的生长空间内依靠自然降雨正常生长,试验限定枣树生长的规格并没有降低枣树产量。不同年份枣树产量受降水量影响明显,水分充足的年份产量较高,水分亏缺的年份产量相对较低。恰当的修剪可以限制枣树营养生长促进枣树生殖生长,从而提高枣树水分利用效率。与常规矮化密植山地枣树相比,试验地枣树的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水分利用效率越高,意味着枣树对水分的利用更加经济,证明节水型修剪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试验采用的修剪规格可作为当地生产管理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