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和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由“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正逐步走向“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研究局限于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忽视了所处生态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轮廓的把握,而“生态取向”的研究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应根植于其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特岗教师作为农村教师队伍中的重要补充力量,其专业发展水平仍亟待提升。因此,本文沿着“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将教育生态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支撑,对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所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首先,本研究从历史和价值的维度全面阐释了采用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切性。随后阐明了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内涵,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联系的、自组织的,且不断与所处生态环境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生态系统,并论述了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有机关联性、互动共生性、动态平衡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生命自主性等生态特征。 其次,由于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被视为作为生态主体的特岗教师和其生态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从专业发展主体的生态环境(微观系统)、学校内部生态环境(中观系统)和学校外部生态环境(宏观系统)三个维度分析了影响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生态因子,并论述了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具有的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复杂性和动态开放性的特征以及探讨了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具备的保障、促进功能以及消极阻碍功能。 再次,从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土壤”即生态环境出发,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了解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生境,发现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存在超负荷的生理和心理、学校管理和评价制度失范、学校合作文化缺失、校长引领作用缺失、物质生活条件不足和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其现实生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从积极构建生态自我,优化个体生态环境;采取构建互助合作的教师文化、积极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和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等措施;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三方面优化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