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研究对森林碳汇及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针对山西省各山脉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2010年和2015年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划分山西省太岳山的森林植被类型;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太岳山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分析了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格局受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太岳山森林植被分为9个群系,分别是:白皮松+侧柏群系、油松群系、辽东栎+油松群系、辽东栎群系、辽东栎+鹅耳枥群系、辽东栎+枫树群系、白桦+辽东栎+山杨群系、白桦+华北落叶松群系和刺槐群系。太岳山森林植被以油松群系、辽东栎+油松群系和辽东栎群系为主,占太岳山森林植被的75%。(2)太岳山的森林生物量在2010年和2015年分别是601.7万t和713.4万t,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4.43 t·hm-2和88.26 t·hm-2。太岳山的森林碳储量在2010年和2015年分别为300.8万t和356.7万t,碳密度分别为37.22 t·hm-2和44.13 t·hm-2,5年间碳密度增加了 6.91t·hm-2,以1.38t.hm-2.a-1的速率增加。各群系从2010年到2015年碳密度均有所增加,其中白桦+华北落叶松群系碳密度增长最快。白皮松+侧柏群系碳密度增长最慢。(3)太岳山森林植被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各群系不同龄组之间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相差较大。从幼龄林一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太岳山大部分森林群系碳密度呈上升趋势。(4)太岳山森林碳密度分布主要受树种组成、林龄、林分密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太岳山森林碳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最低为6.17t.hm-2,最高为62.24t.hm-2;太岳山的有林样地以斜坡和陡坡为主,陡坡碳密度最高,缓坡碳密度最低;太岳山有林样地以上、中两个坡位为主,平地碳密度最高,中坡碳密度最低;太岳山有林样地主要集中在半阴坡和阳坡,碳密度以阴坡最高,以阳坡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