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品内贸易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产品的生产过程开始分散化而不再集中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这使得各个国家在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更加专业化,由此,产品的生产由产业间的国际分工细化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于此同时,随着我国不断提高企业参与产品内分工国际的程度,产品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产品内贸易的商品结构逐渐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在产品内贸易的过程中,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大量进口待加工产品而不是致力于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减缓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产品内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产品内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的是产品内贸易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干中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前两者提高了技术水平,后者提高了生产率。但是由产品内贸易引发的贸易分工格局锁定效应则抑制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将产品内贸易指数作为衡量我国产品内贸易程度的指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产品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产品内贸易不利于第一产业发展,但是影响不显著。产品内贸易对第二产业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说,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即贸易分工格局锁定效应产生的抑制作用小于技术溢出效应、干中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对产品内贸易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及实证研究的分析,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培养产业集群,增强加工贸易产业的关联程度、推进技术创新均能有效缓解贸易格局效应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