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汽油机火花点火-可控自燃(SI-CAI)复合燃烧虽然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潜力,但受制于后期自燃过程的稳定性控制,尚未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主要原因是由于汽油燃料易混合不易自燃。因此,在均质条件实现汽油可控自燃对缸内温度和稀释度条件的控制要求非常苛刻,带来实际应用中燃烧放热过程控制难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从燃料特性调控出发,提出了两种燃烧控制手段,对复合燃烧的着火和整体放热过程进行优化。第一种方法是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油机火花点火-可控自燃(SI-CAI)复合燃烧虽然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潜力,但受制于后期自燃过程的稳定性控制,尚未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主要原因是由于汽油燃料易混合不易自燃。因此,在均质条件实现汽油可控自燃对缸内温度和稀释度条件的控制要求非常苛刻,带来实际应用中燃烧放热过程控制难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从燃料特性调控出发,提出了两种燃烧控制手段,对复合燃烧的着火和整体放热过程进行优化。第一种方法是以缸内直喷少量高活性燃料形成燃料活性分层为特征的微火源引燃策略;第二种方法以复合热力循环实现汽油燃料缸内重整为特征的重整复合燃烧策略。本文采用仿真结合实验的方式,详细了分析了两种复合燃烧控制方式实现策略及其控制效果。微火源引燃控制汽油复合燃烧是通过引入其他燃料实现汽油燃料改型的方案。本文从离散型和集聚性两种微火源引燃方式内部机制入手,探究了不同类型微火源引燃复合燃烧过程的反应路径和控制策略。其中离散型微火源提高了缸内可燃混合气火焰传播的绝对速度,集聚型微火源与火花点火之间相互作用,提高了缸内可燃混合气火焰传播的相对速度。两种微火源之间的组合可以通过强化着火和前期火焰传播过程,实现对后期自燃放热过程的有效控制。基于复合热力循环的汽油重整复合燃烧是通过改变汽油自身燃料特性的方案。本文针对汽油重整复合燃烧所需缸内稀释度和温度条件进行了可行性探究。研究了重整过程反应路径及其产物对可燃混合气活性和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重整过程可以提升稀释条件下混合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但同时也会造成能量损失使缸内温度降低。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平衡重整反应的消耗和收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高稀释度条件下重整燃油比例对提升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通过在相似工况对两种汽油复合燃烧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证实调控汽油燃料的化学特性是控制复合燃烧放热过程的有效手段,并总结了两种复合燃烧控制策略对前期火焰传播和整体放热过程的控制机制异同点。
其他文献
圆锥滚子在滚动轴承中有着承受和传递载荷的作用,其主要工作表面是圆锥体的基本圆锥面和滚子的大端面。滚子圆锥面为主要工作表面,其加工质量对轴承的振动、噪声、寿命等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实现圆锥滚子的高尺寸一致性加工,本文以双盘直沟槽循环研磨技术为基础,对新型研磨样机的进料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和动力学仿真优化,设计出一套适合新型研磨机稳定、高效的进料系统。双盘直沟槽研磨技术对圆锥滚子进行多次循环加工。其
柴油机碳烟氧化过程中微粒微观结构、表面官能团及其氧化特性与氧化介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研究不同氧化介质下柴油机碳烟的微粒微观结构、表面官能团及其氧化特性的演化规律,可为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基于热重分析仪,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针对氧化介质对柴油机碳烟颗粒氧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表面官能团及其氧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胃肠内窥镜下植入胆道支架是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的关键治疗技术,而支架植入胆道后普遍存在肠胆反流问题,继而造成胆道炎、腹绞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针对肠胆反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抗反流胆道支架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力学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设计一种新型锥螺旋瓣膜抗反流胆道支架结构。该支架利用连续环形支架主体结构实现对堵塞胆管的疏通和支撑,同时利用锥螺旋瓣膜结构灵活的流固耦合大变形来实现引
自主导航能力作为移动机器人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实现需要移动机器人能自动获取环境信息以及自身相对于环境的位姿信息,并采取合理的行动。因此自定位技术、环境建模技术以及路径规划成为了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的关键。室内空间定位测量系统(workshop Measurement Positioning System,wMPS)作为分布式网络化大尺寸空间坐标测量系统的典型代表,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测量精度高
7A04-T6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的材料,其抗拉强度、抗震延性以及耐腐蚀性均优于一般的6XXX铝合金和钢材。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的研究工作主要为普通铝合金结构,对7A04-T6高强铝合金构件的研究工作和试验数据相对缺乏,尚无法掌握7A04-T6高强铝合金构件的力学性能。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7A04-T6铝合金材料的应用与推广。本文从试验、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对7A04-T6铝合金圆管柱的抗震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刺激响应性生物材料被广泛的开发并应用于可控药物递送。肿瘤细胞由于快速的新陈代谢较正常细胞具有更低的pH环境。通过设计具有pH响应性的材料,可以实现药物精准可控的释放,继而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基于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甲基-2-甲基-丙二醇肉桂缩醛)酯(CQMA)、N-(2-羟乙基)六亚甲二胺甲基丙烯酸乙酯(A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
目的 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禽蛋中氯羟吡啶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在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氯羟吡啶单克隆抗体灵敏度和交叉反应性的基础上,以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作为示踪标志物,以包被氯羟吡啶半抗原-卵清蛋白偶联物和羊抗鼠IgG的硝酸纤维素膜作为载体,制备了氯羟吡啶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 氯羟吡啶单克隆抗体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
为了提高汽轮机叶片型面的加工效率,本文提出汽轮机扭叶片型面的曲面刨削技术,并在自行构建的曲面刨床上加以实现。首先从扭叶片型面特点出发,拟定刨削加工的走刀方向、刀具形式,以及成型运动,据此确定汽轮机扭叶片刨削加工机床的布局,为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刨床的主运动采用普通液压驱动,数控系统通过编码器测量主运动轴坐标值,相应地控制各轴伺服电机,实现多轴联动。其次,将扭叶片型值点转换为曲面模型,生成刀
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传感器搭载平台,其续航力强,能源消耗较小,使得长时序大范围的海洋环境观测与探测任务成为可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大型水下滑翔机,其传感器搭载能力较强,可同时测量多种类型海洋环境信息,能够执行复杂观测任务。相比小型水下滑翔机,大型水下滑翔机对操纵性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时应给予充分重视。首先,本文从水下滑翔机的运动机理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水下滑翔机常规布局与飞翼布局的水动力性能
本文旨在研究和评价新型曝气生物滤池(BAF)生物反应器的性能,以便对难降解的真实炼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采用高孔隙度、比表面积大的果壳活性炭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微生物菌剂强化BAF以提高炼油废水的处理效率;在升级系统和原始系统之间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解释它们的性能差异和生物强化过程中涉及的潜在机制,最终实现污水排放达到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一级排放标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