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愤怒水平、愤怒控制及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内涵、类型、评估研究及愤怒与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关系等方面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的介绍,探讨愤怒水平、愤怒控制对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影响,深化愤怒、关系性攻击行为内涵与关系的认识与理解。运用《大学生愤怒情绪调查问卷》、《状态一特质愤怒量表》(修订版)中的相关部分、《关系性攻击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愤怒水平对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影响,愤怒控制对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愤怒水平与愤怒控制之间的影响关系。论文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量表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初步探讨大学生在愤怒水平、愤怒控制、关系性攻击行为方面的差异以及我国大学生愤怒水平、愤怒控制与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数据处理方面,根据研究方案与设计,使用SPSS22.0、Mplus7.4软件将所收集的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具体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变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构模型分析等方法,初步对大学生的愤怒水平、愤怒控制能力与关系性攻击行为的整体分布水平,对愤怒水平、愤怒控制能力、关系性攻击行为的特点及愤怒水平与关系性攻击行为、愤怒控制能力与关系性攻击行为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研究大学生愤怒水平的主要状况及差异、大学生愤怒控制的主要状况及差异、大学生关系性攻击行为的主要状况及差异;大学生愤怒水平、愤怒控制、关系性攻击行为在人口变量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明确大学生的愤怒水平对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影响途径及其预测作用;明确在大学生中,愤怒控制对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影响途径及其预测作用;明确大学生高愤怒水平对关系性攻击行为有预测作用;明确大学生低愤怒控制对关系性攻击行为有预测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经过线性分析、正态分析以及方差齐性检验发现,收集的大学生愤怒水平、愤怒控制及关系性攻击行为问卷数据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能够进行有效分析与运用。第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的愤怒水平、愤怒控制及关系性攻击行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大学生愤怒水平、愤怒控制以及关系性攻击行为的某一个子维度或某几个维度上,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第三,运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大学生愤怒水平与其关系性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大学生的愤怒控制能力与其关系性攻击行为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通过回归分析法发现,大学生愤怒水平、愤怒控制对其关系性攻击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大学生的愤怒水平对其关系性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愤怒控制对其关系性攻击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第四,运用结构模型分析方法,以愤怒控制为调节变量,分析大学生愤怒水平对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中,愤怒水平对关系性攻击行为存在着影响,对其发生具有预测作用;在大学生中,愤怒控制对关系性攻击行为存在着影响,对其发生具有预测作用;就大学生而言,个体较高的愤怒水平对其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发生有预测作用,个体较低的愤怒控制能力对其关系性攻击行为的发生能够产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