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芘的蓝至近红外有机发光材料设计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器件(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作为下一代显示照明技术的有力竞争者,有着轻薄、柔性、对比度高等诸多新颖的特性,其中柔性更是为未来的产品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目前在商业化领域OLED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诸多公司已经推出了多种实用化的商品,相信会随着未来进一步发展逐渐走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其还是具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例如器件寿命的延长、色纯度的提升、高效廉价发光材料的开发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OLED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开发新的发光材料入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并可极大的简化复杂工艺和驱动电路等设计的困难。芘及其衍生物因具有易于修饰、热稳定、高荧光量子产率等优点很早就作为蓝光发光材料被应用在OLED领域,但是其主要集中在传统荧光领域,如何实现对三线态的有效利用并扩展光色,成为发掘其作为发光材料潜力的重要方向。因此,作者通过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修饰,成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从蓝至近红外具有良好性能的有机发光材料。同时也探究了结构和堆积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高效分子设计提供了参考策略,具体内容如下:在第二章中,通过将苯基咔唑和吲哚并咔唑这两种给体单元连接到芘核心上构建了两个蓝光分子,借由分子轨道从芘扩展到相连给体从而让发射光谱相对于芘红移。基于3tBuCz-2iPrPy分子的器件发光峰位为432nm,CIE坐标(0.17,0.11),实现了4.25%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而基于3tBuICz-2iPrPy分子的器件发光峰位为453nm,CIE坐标(0.15,0.10),实现了6.38%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得益于吲哚并咔唑更刚性的结构,基于3tBuICz-2iPrPy分子的器件在发光峰位更红的情况下实现了更蓝的色坐标。另外两者都展现了很低的器件效率滚降,在1000cdm-2的亮度下仍能维持4.11%和6.17%的效率。很明显两个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都超出传统荧光理论上限。通过后续分析表明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triplet-tripletannihilation)过程和光取出效率的提升可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在第三章中,通过对芘核进行氧化反应和环化反应得到了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PDCN基团,随后将PDCN基团连接在苯基咔唑的不同位点上构建了一对黄绿光发射的材料。两个分子前线分子轨道之间的有效分离通过给受体之间的较大二面角得以实现。其中3Cz-Ph-PDCN分子具有更加扭曲的结构,这减小了轨道重叠导致更小的单三线态能级差和荧光量子产率。后续的理论分析表明PDCN基团很有可能辅助了反向系间窜越过程,有助于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基于3Cz-Ph-PDCN分子的掺杂器件在CIE坐标(0.46,0.53)下实现了11.81%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而4Cz-Ph-PDCN分子由于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在CIE坐标(0.45,0.54)下实现了更高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5.47%。这是首次报道的基于芘单元的黄绿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在第四章中,进一步扩展了上一章中PDCN受体核的共轭构建出具有更强吸电子能力的PPDCN核心,通过将二苯基吖啶给体(DPAC)连接在两种受体核(PDCN和PPDCN)的不同位点获得了两对位置异构体。通过调节给体连接的位点和受体的共轭程度,作者成功将这些分子的溶液发射光谱从橙红调节到深红(599-726nm)。有趣的是,顺式分子C-DA-1和C-DA-2的荧光量子产率(12%和14%)要显著低于反式分子T-DA-1和T-DA-2的数值(78%和89%)。后续的理论计算和光物理测试表明给受体的排布对发光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顺式分子扭曲的结构削弱了振动波函数的重叠使辐射跃迁过程受阻。最终,基于T-DA-2分子的器件在发射光谱峰位为640nm的红光区域内实现了26.26%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基于T-DA-2的器件在亮度100cdm-2下仍能维持23.95%的外量子效率,是同期热活化延迟荧光红光器件在相同亮度下的最高值。在第五章中,采用上一章中得到的强受体核PPDCN为核心,用更强的三苯胺给体连接在其不同位点使发光进一步红移从而得到一对具有深红至近红外发射的同分异构体TPA-PPDCN和TPA-TPPDCN。两者给受体之间的较大扭角成功使分子的前线轨道有效分离,从而让分子发射具有很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发射性质。得益于PPDCN受体核刚性平面的结构和强吸电子的氰基基团,TPA-PPDCN分子展现了良好的热稳定性、较小的单三线态能级差并在不同浓度的掺杂薄膜中在深红到近红外区域实现了73-87%的高荧光量子产率。最终,基于TPA-PPDCN分子构建了发射峰位在664nm和692nm的高效深红到近红外有机发光器件,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达到20.2%和16.4%,也是同期报道中最高水平的深红和近红外热活化延迟荧光掺杂器件。
其他文献
读后续写作为高考英语试卷中的新题型,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优化读后续写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析英语材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规划和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本文对新高考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了新高考下的英语读后续写题型,介绍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作用,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
元宇宙是基于高速互联网与全新数字化交互技术,是未来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深度交互和社会体验,有望重塑未来社会关系与经济秩序的技术体系。元宇宙概念快速“破圈”传播并在多个行业前瞻预研中持续走热,也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升级路径。对元宇宙的全真互联与虚实融生的体验革命在文化数字化场景进行前瞻探索,在依靠技术革命释放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拓展和变革了社会关系。同时,以理性思维和文化视角审视未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文章从目前读后续写的现状阐述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索读后续写的理论基础,以一节高三英语读后续写课为例,介绍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后续写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
沉浸式学习的发展离不开前沿技术的推动,而代表沉浸式技术新阶段的元宇宙可以为其注入新动力。5G和AR作为元宇宙的关键技术,赋予了沉浸式学习崭新的特征:5G与AR的珠联璧合是保障沉浸式体验的关键,AR为沉浸式学习带来“心——身——境”一体的学习体验,5G为沉浸式学习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5G和AR的应用实践推动沉浸式学习不断发展,ChalkTalk增强学习体验,Engineering Space AR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风格鲜明具有讽刺意义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该作品中,钱钟书先生用不同艺术手段讽刺了当时的知识分子,被不少人称为“新儒林外史”。小说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分析,并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一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进行了哲学思考。
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的一项考察题型,备受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关注。文章立足高三读后续写的指导课例,从读后续写的考查目标、所选材料的文本剖析、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的目标确定、实施过程等方面对高三读后续写的复习教学进行探究,借助小组合作以及多样化评价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读后续写的思维模式,提高其读后续写水平。
双线态发光材料是一类特殊的开壳型分子材料,分子的最外层轨道上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基态与第一激发态电子构型均为双线态。电子从第一激发态以辐射发光方式返回基态,我们将这种发光称为双线态荧光。单电子的存在使得双线态发光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磁学特性,因而可以实现多功能化应用。就发光形式而言,由于不存在自旋跃迁禁阻问题,双线态发光材料理论内量子效率(IQE)可以达到100%,这使得该类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
元宇宙引发了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它将重塑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新形态,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提升智慧化和沉浸式服务水平。文章通过梳理元宇宙的定义、特征及现状,归纳总结元宇宙图书馆理论研究的趋势、方法和内容,进而描述未来元宇宙图书馆虚拟建筑、阅读推广、教育学习、参考咨询、信息供给、文化旅游、游戏娱乐、社交互动、购物消费以及新型联合体10种服务场景,并从思想理念、行动实践、馆员培育、制度标准、伦理道
元宇宙是数字革命下催生的一种“游戏媒介”。因其特有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属性正在创造着新的数字政治生活。在元宇宙中的政治主体可以体验新型数字生活政治、数字情境政治、数字博弈政治;同时也在制造着数字政治幻影。元宇宙软化严肃的政治议题,浸淫政治主体的身心,加剧政治主体的信息安全风险。治理元宇宙中数字政治主体所面临的风险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应从以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为主的技术维度和以伦理、法治为主的价值维度
元宇宙作为一种构设于区块链、虚拟现实、现实增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之上的非中心化全息虚拟世界,创造出了区别于人们日常认知的空间的另一种维度——元宇宙空间。元宇宙内部空间的规划、生成与运行过程有其内在属性与运演逻辑。元宇宙所构设的空间内含技术具身、现实映射、虚拟交互、沉浸体验与虚实共治等特征,这些特征分别对应作为科技空间、经济空间、传播空间、教育空间与法治空间的元宇宙。同时,元宇宙空间具有同质化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