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转变的空间—巴黎城市思想与沿岸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如今的这片土地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城市面貌也由于众多城市项目的建设而最具活力。穿越了城市和大都市区的核心,巴黎的塞纳河一直是密集的城市更新的工地和前沿,明显的反映了城市肌理和城市经济的变化。河流是这些变化的一条物质性的载体,沿岸工业用地具有潜力和可能性对巴黎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事实证明,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城市建设使巴黎,特别是塞纳河沿岸成为城市一条美丽的纵剖面,两岸的城市结构和形态以不同形式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来。从街区的小尺度到整个大巴黎区的区域性尺度,塞纳河这条具有活力空间的载体己成为大都市发展动脉。 对自然的亲近和开放城市空间要求激起了大众回归河畔的愿望,大型滨水城市开发蓬勃发展,沿岸工业用的城市更新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塞纳河沿岸城市空间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用途,城市空间的功能转换为城市与河流重新定义了关联性,发展可持续和具有连续性的城市设计也以此为目的。 在都市连绵区的中心区——巴黎,是否存在以塞纳河为区域发展为前提的主轴?河流往往是一条界线,而不是一条联系的纽带。如今塞纳河扮演的角色已经改变,分散在沿岸的城市项目不再是互不关联的城市碎片,河流将它们联合起来。在巴黎,这样特殊的价值轴线也不断经历变化,曾是古老的城市开端,现在也重新开始在这里建设大都市。 本文根据对塞纳河沿岸的城市项目进行的案例分析,以及欧洲城市滨水开发的经验的借鉴,分析了大都市如何发展城市河流空间的更新并重塑都市形象。在当今河流城市回归河岸的城市建设时期,通过对巴黎塞纳河岸城市空间形态和手法的研究,对上海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为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绵阳市位于川西北地区,市区环境山环水绕,是一座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山水城市。 涪江及其支流流经市区,形成不可多得的城市环境格局。宝贵的自然山水作为重要的城市资源,一方面
随着我国村镇地区的快速发展,居民对于幼儿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相比城市,村镇地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幼儿园功能布局与教学环境仍然具有很明显的差距。本文以“洪庆山
山地传统城镇在中国分布地域广、数量大,且山水、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具特色。城镇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态网络和空间肌理增强了地域的可识别性,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自然、人
膜结构建筑形态自由丰富,其优美的体型虽然看似随意,却如实地反映了力的传递规律。同时,膜材料和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导致了对于张拉膜结构造型的约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合理地确定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引起了轰动。其高附加值的产品、区别于传统的产业形态,以及创新能力对于城市的作用力都被发达城市和地区看作带动城市、地区发展的有效动力。上海从
聚落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许许多多历史悠久的聚落,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聚落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人类学对于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法国在社会住宅方面就爆发了新一轮的问题,住房危机引发的房价上涨等因素导致了社会住宅供给不足的矛盾,而社会住宅空间分布集中且规模过大等原因则造成了严重
随着国民经济用电量的增长,火力发电厂的数量和装机容量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为了城市集中供热的需要,还兴建了一大批热电厂。发电厂是高噪声污染企业,一些电厂由于种种原因,周围存
中国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其平面的设计与使用直接影响资源的分配与消耗。2006年建设部提出控制住房套型面积的要求,直接促进了紧凑型住宅平面设计的新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此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