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发展城镇,并试图通过调整、完善产业结构带动城镇发展。经过实践证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城镇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第二产业的提升以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镇化为依托,并对城镇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最终体现为城镇化的变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互动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以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为标志的产业结构升级会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反过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又会带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因此只有将关中地区的产业结构按照其独有的特点,发展特色第一产业,巩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做到真正在城镇化。
本文通过实地勘探,调研关中地区各个城镇的详细资料,分析城镇经济发展特征。通过模型的计算、分析为城镇创建新的产业调整方式,调整并完善关中城镇的产业机构,从而带动关中地区的城镇发展,促进关中地区经济持续增长。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构建一个规范化的理论模型,并使用此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互动关联机制。
2.运用该模型把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联系起来,真正深入地研究两者间的时序对应关系。通过模型研究,得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城镇化水平高,则需求有更合理的产业结构与之对应;而产业结构趋于完善合理,则对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3.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系统化的分析,紧密结合关中地区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地研究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化发展间关系的特殊性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