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和目的主动脉夹层(AD)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动脉内膜破裂,动脉内血液经由内膜破口涌入中膜,形成真假双腔,并沿着主动脉长轴延伸的一类疾病。AD属于临床急重症,若诊治不当,由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主动脉夹层(AD)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动脉内膜破裂,动脉内血液经由内膜破口涌入中膜,形成真假双腔,并沿着主动脉长轴延伸的一类疾病。AD属于临床急重症,若诊治不当,由AD或夹层手术引起的低灌注和多种并发症会对人体进一步造成损伤,急性肾损伤(AKI)就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运用CT诊断动脉夹层逐渐成为主流。由于AD的特点,若能在通过主动脉成像(CTA)诊断或复查同时,对患者肾灌注水平进行有效评估,就可及早预测肾损伤,改善预后。双源CT(DSCT)具有两套X线球管-探测器系统,能同时实施高、低能级射线扫描,依据不同密度物质在两种能级下X射线吸收特性的不同实现物质成分分离,提取增强后碘对比剂得到的碘物质密度成像即碘图,可敏感显示器官内碘离子极微量的分布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比较AD患者低灌注肾脏和正常肾脏各项参数的差异性,从而探讨双能量CT技术对AD中肾灌注不足的评价结果是否准确。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19.01-2019.08 AD或AD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34名(剔除6例原发肾病患者),其中22例为男性,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55.6±6.6岁,其中28例为A/D术后复查,6例为新发AD。对该34名患者行DSCTA后即行肾双能量扫描,将图像传至工作站经后处理获得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图像及双能量扫描后处理图像(肾灌注虚拟平扫图像及碘图),由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评估,将所得肾脏图像分为正常组及低灌注组,再用ROI技术测定正常组及低灌注组之CT值、碘剂浓度、对比增强率及脂类含量等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 ±s),配对t检验用于分析双能量肾脏的正常组和低灌注组的各项数值是否具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结果34例患者DSCTA结果中,发现肾灌注降低30例,均为单侧肾受损,其中28例为术后,2例为新发;另发现1例肾内见类圆形疑似高灌注区,经判断为结石。肾灌注虚拟平扫及碘图发现26例肾灌注减低,4例肾灌注缺损,1例肾内结石,与DSCTA结果一致。设置肾脏低灌注组和正常组的ROI并测量相应数据,统计分析示,肾低灌注区融合CT值低于正常侧(t=9.71,P<0.05);肾低灌注区对比增强率、碘浓度均低于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P<0.05;t=9.04,P<0.05);双侧脂类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P=0.164)。结论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可有较准确评估AD患者的肾灌注水平,及早发现肾灌注异常,及时提示肾损伤。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革新,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在规模和技术方面不断发展提高,高速铁路的建设随之进入了发展高峰期。鉴于在日新月异的当前时代下,桥梁类型、车辆参数设计标准以及车桥材料性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新时代交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比较与分析,给出了在常见列车速度范围内易于被广大工程师使用的可以精确估算桥梁竖向动力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在车桥耦合研究的过程中,采用
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相比,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质量轻、成本低、易于加工等优点,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有机半导体具有以上的这些优点,但是最终应用于电子器件中所表现出的性能却还有待提高。在场效应晶体管中为了能够得到较高的电子、空穴迁移率,往往要求P型或者N型材料共轭骨架具有良好的平面性以及π-π堆积。而在有机光伏器件中,能量转换效率主要是与短路电流、开路电压以及填充因子三个参数的乘积成
目的:氡已成为继吸烟之后第二位主要的肺癌致病因子,目前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氡致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而有关的动物实验与分子机制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本研究采用氡室吸入染氡,
风灾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风沙影响区域环境破坏很大,近年来风影响作用频率高、灾害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等防风措施不
背景与目的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文献报道,在过去的数十年中MN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成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比例增长
随着电网元件的增加,由于元件故障造成的停电风险也越来越大。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作为控制电网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在电网组成元件中,输电线路占有很
目的:对宣痹汤加味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
水处理中采用煤基柱状生物活性炭结合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表面微生物的降解功能,能够更加长期高效的净化微污染水源。但是,长期使用的活性炭由于吸附了大量污染物,表面生物
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又名千层塔,因体内含石杉碱甲的成分而备受关注。石杉碱甲来源于野生的蛇足石杉植株,目前尚未出现可以替代石杉碱甲的其他天然产物,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石杉碱甲药物开发的瓶颈。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蛇足石杉孢子及孢子囊的发生和发育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对人工培养的蛇足石杉孢子进行生活力及生理指标测定,同时筛选出与孢子生长相关基因HsKNOX1
本论文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施工阶段及成桥后一段时间内对结构挠度、应变及温度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温度变化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应变的影响的规律,收缩徐变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变形和应力重分布的影响规律。成桥后通过静载试验对结构承载力以及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按照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对组合梁长期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工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监测,得到了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