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网络中基于UCL的可信计算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共享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尝试和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网络病毒、网络钓鱼和非法信息内容等网络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为此,国内外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包括密码学、信息隐藏、可信计算等等,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现有开放的Internet架构,没有从体制上根本解决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结构互联网,非对称信息网络是具有内容理解和安全数据广播信道的双结构网络。借助非对称信息网络中数据广播信道特有的安全性,在研究了相关UCL-S规范和可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UBTC可信服务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UCL—S安全语义规范。针对网页数据的完整性度量、来源认证以及信息内容的可信度评估,实验研究设计了网页信息数据的UCL-S弱、中、强三层语义域的规范,并对创作者、发布者、关键词和标题四个UCL-S字段的长度进行了实验确定。   (2)基于UCL-S的完整度量算法和内容可信度评估算法。通过UCL-S动态值的引入,改进了只有32步循环处理过程的UHA512完整度量算法。另外结合UCL-S语义向量和广播构建的中文语料库设计了网页信息内容的可信度评估算法。   (3)在UCL-S实验规范和可信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UBTC可信服务模型。模型中,首先在非对称信息网络的服务端标引信息数据的UCL-S语义;然后由安全数据广播信道主动推送给用户;最后用户终端通过获取的UCL安全语义标签建立本地UCL-S数据库,实现网络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度量、来源认证和内容可信度计算,从而保证网络信息服务的安全可靠。   实验结果证明了UBTC可信服务模型在UCL-S的安全传输、完整性认证准确率、来源认证精度和内容可信度评估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网络可信服务探索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3GPP组织提出了LTE系统规范,该系统具备高速率、低延迟的优势,能够充分满足用户和运营商对速率和性能的需求。据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协会预计,未来10年
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互联网以其廉价、快捷、高效的优势得到数字多媒体的青睐。数字图像信息在网络中需要安全传输,以实现保密通信。因而,如何保护图像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内外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无线应用的不断拓展,频谱资源中“贫富差距”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即一部分频谱资源时常拥挤不堪,而另一部分频谱资源却时常处于空闲状态。为择
超宽带通信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传输速率、低功率谱密度、发射机易于数字化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窄带通信系统,超宽带系统更适合于低功耗、高安全性、数据量大的应用场合。 
雷达探测系统面临的战场环境日趋复杂,隐身目标、各类干扰、低空超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饱和超饱和攻击等依然是雷达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
置换码是一种多进制纠错码,与传统的多进制线性码不同的是,其每一个码符号出现且仅出现一次。相对于传统的二进制码,在相同的码间最小汉明距离情况下,置换码具有较高的纠错性
动态纹理通常通过线性动态系统建模。这种方法灵活,内存损耗小,可编辑。然而,由于这种过于简单的噪声驱动线性动态系统模型并不总是稳定的,这种方法很难生成长时间的高质纹理
RFID非接触支付技术已经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国内手机用户人数也超过了总人口的50%,并且人数仍然在迅速的增加,因此非接触手机支付技术开始逐渐兴起。它将RFID非接触支付技术
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压力下,采用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交通管理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需要对智能交通系统中采集的视频数据应用图像处理算法以提高视频监测的智能性。其中运动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移动通信网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的网络覆盖和高效的故障响应。运营商使用移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