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中,将有“双打击或三打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形态特征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B细胞淋巴瘤均称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后者无“双打击或三打击”的称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HGBL,NOS),通过IHC/FISH诊断这类患者有很大的意义。HGBL目前没有明确标准的治疗方案。有证据表明,在选定的适合的患者采用强化诱导方案,无进展生存期(PFS)有获益。然而,许多HGBL患者因年老或虚弱,不适合大剂量化疗。目前靶向治疗开始出现,但其在HGBL治疗中的作用尚未确立。有研究提出这类患者可能受益于强化化疗方案,或者传统药物无效时可考虑给予新方案、新的靶向药物及细胞治疗进行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预后,但对于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分析较少。在此,本文回顾分析13例老年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化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希望能够引发对这类特殊患者治疗选择的思考。目的:本院近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老年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性别,年龄,基因分型,体能状态评分,IPI评分等,总结老年患者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来进一步认识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治疗老年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改善预后,并希望对该类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断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因分型,体能状态,化疗方案,IPI评分,化疗副作用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典型病例报道1例,并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复习。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因分型,体能状态评分,IPI评分等。13名患者中,男性7名(54%)和女性6名(46%),中位年龄为75岁(范围65-86岁,表1)。在13例患者中,8例(62%)Ann Arbor分期为Ⅲ~IV期,其中1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外,2名(15%)患者并发CNS。IPI评分中位数为4分。(2)治疗及预后比较:13例患者中,6例(46%)发生c-Myc和Bcl-2易位,5例患者(38%)发生c-Myc和Bcl-6易位,2例患者(15%)为三打击淋巴瘤。患者均为初治。这些患者中有5例接受R-EPOCH(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泼尼松龙,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4例接受R-CHOP,1例接受R-CODOX-M/IVAC,1人接受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治疗,2人放弃治疗(表2)。4名患者接受了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对于接受R-EPOCH治疗的患者,24个月时PFS率为40%。对于接受R-CHOP的患者,24个月时PFS率为50%。(3)化疗毒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感染等。与其它方案相比,在R-EPOCH小组中这些化疗毒性较常见(表4)。R-EPOCH组中的1名患者因治疗相关原因死亡。R-CHOP方案未发生与治疗有关的死亡事件。总共有2例患者因接受治疗而死亡(1例使用R-EPOCH,1例使用R-CODOX-M/IVAC),均为继发性感染。结论:1、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FISH基因检测诊断识别HGBL,可以更好的进行评估治疗,改善HGBL预后。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评估身体状况适合的老年HGBL患者,可考虑给予强化治疗方案。3、通过文献复习,对于传统化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新药或者细胞治疗以期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