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视明目散治疗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运用增视明目散对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治疗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以寻求中医药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的新方药,探明增视明目散对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治疗的作用机理及其形态学变化。
  方法:1.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60例(共120只眼),年龄在8-15岁的的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增视明目散治疗组与观察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增视明目散配方颗粒剂治疗3个疗程,连续治疗15天为1个疗程,1剂/日,分早中晚3次温开水冲服,相邻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对照组予常规验光配镜,不做任何治疗,并免费与治疗组同时定期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静态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的差异,总结和评价增视明目散治疗的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2.动物实验研究:将实验选用的30只2周龄左右的白色普通级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治疗组、模型组、空白组)。空白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予-20D透镜连续固定在实验眼(均为右眼)前1个月以建立离焦性近视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当天给治疗组进行增视明目散灌胃治疗,1日3次,连续灌胃1个月,确认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予24小时内立即取标本,3组豚鼠实验前后分别行眼轴和屈光度检查,视网膜检查(HE染色形态学观察和TUNEL法细胞凋亡检测),并记录各项指标,疗程结束后对3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增视明目散对视网膜凋亡细胞的修复作用的治疗效果。
  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远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屈光度较治疗前降低,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两组的眼轴均无明显变化,比较均不具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33%,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动物实验研究结果:(1)造模前3组豚鼠的双眼呈远视状态,屈光度、眼轴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实验眼屈光度均较造模前明显增高,眼轴均明显增长,与空白组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实验眼屈光度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眼轴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HE染色结果:空白组视网膜结构清晰,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视网膜各层结构均有改变,神经节细胞层及外核层、内核层均发现凋亡细胞;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内核层与外核层细胞减少、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程度减轻。(3)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果:TUNEL检测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模型组及治疗组均可见视网膜上的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即凋亡细胞,且部分视网膜细胞核虽未棕黄色着染,但其细胞结构呈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内核层与外核层细胞核呈棕黄色着染数目较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细胞凋亡率统计结果:模型对照组11.82±0.12%,中药治疗组7.43±0.08%,治疗组较模型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临床观察方面:(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远视力改善较明显,说明增视明目散可以提高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患者的远视力,起到较明显的改善作用;(2)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屈光度降低较明显,对照组治疗前后屈光度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说明增视明目散可以降低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患者的屈光度,起到较明显的治疗作用;(3)两组治疗前后眼轴均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眼轴较好控制,无进展性增长;(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增视明目散对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具有较好的控制及治疗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提高青少年患者的视力,降低屈光度,改善视功能,但治疗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尚无治愈病例。
  2.动物实验方面:(1)通过观察空白组豚鼠双眼,模型组及治疗组非手术眼的2月前后屈光度及眼轴的变化,发现豚鼠视网膜上的成像在眼也同人相似,是一个正视化过程,进一步论证了前人选择豚鼠模拟人眼研究的科学性;(2)模型组及治疗组造模后实验眼屈光度和眼轴的改变,提示豚鼠离焦型近视模型建立成功,进一步论证离焦性近视模型和大多数近视眼原型相吻合,再次论证了环境因素在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3)HE染色形态学及TUNEL试剂盒检测观察结果均说明,增视明目散在病理学、超微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视网膜细胞凋亡的修复,降低凋亡率,对视网膜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来科学解释了近视患者远视力及屈光度治疗后得以改善的机理。可预防和治疗近视。(4)为中医药治疗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开发新方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其他文献
该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固相合成反应合成新型的[AMM′Q]型多元金属硒化物.经EDS表征,合成了十九个新的[AMM′Q]型多元金属硒化物.测定了KGeSe和KCuInSe的晶体结构.通过测定KGeSe,KCuInSe的反射光谱,探讨了这两种晶体的光吸收特性.探讨了固相合成反应的规律.
学位
该文使用截流法和流动法着重考察了O和CS、COS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的反应.无光照条件下CS和O的反应对于组分CS和O分别表观为一次,-d[O]/dt=k[CS][O].无光照条件下COS和O的反应也有-d[O]/dt=k[COS][O],但是相对于CS和O的反应而言,COS和O的反应非常缓慢.在红外光谱中读出CS和O的反应,在CS和O不同的浓度比例时,产物是不同的.当[O]]时,O和CS的反应产
学位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碳化钨负载的SO/ZrO(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WC/PSZ),并研究了该催化剂上的正戊烷反应情况及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各种因素,与载Pt的SO/ZrO催化剂相比显示出更佳的催化性能,应用BET、XRD、XPS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得到以下结论:1.常温下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正戊烷具有异构化和裂解的双重作用,主要产物分别为异戊烷和异丁烷.2.高温条件下,PSZ
学位
大气环境是一个巨大、复杂、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DP≤10μm的气体或固体颗粒物。几乎所有的大气污染物都会成为PM10污染的组成部分。由于大气污染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特殊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对人体产生的越来越明显的伤害,PM10的监测与治理在整个大气环境整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由于PM10在时间、空间与数量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政府与企业如何选择有效的
学位
第一部分RIG-I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慢性化的关联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严重危害全人类的健康。根据感染持续的时间,HCV感染可被分为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指感染者不经任何治疗即可在感染6个月之内自行清除病毒,通常无明显症状。仅15%-45%的感染者可以自限清除HCV,其余60%-80%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固有免疫系统是识别病毒的第一道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氧化呼吸链等重要生命物质的合成。铁稳态代谢调控对维持机体健康十分重要。铁缺乏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而铁的蓄积会导致细胞死亡、组织损伤,甚至引发疾病,如遗传性血色病、地中海贫血等。铁调素是由肝脏分泌,具有调控机体铁代谢作用的核心激素,可以通过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铁外排转运蛋白降解来抑制机体铁吸收和铁循环,维持机体的铁稳态平衡。  铁稳态失衡,
学位
药物的全球同步研发,已经成为一种共享全球研发资源的开发模式,可以控制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助于解决在关键市场上市时间的滞后问题,使患者有更早的机会获得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案。国际多区域临床试验(Multi-regional Clinical Trials, MRCT)的目的在于多区域同步研发、同步注册上市,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以利于更多地区的患者接受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种族、
对于一个新药的研发,量效关系的研究是一个贯穿整个药物研发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着重于剂量探索(Dose-finding)的II期临床研究是药物最适剂量选择的关键性步骤。在采用模型法的剂量探索研究中,量效反应模型(Dose-response model)的参数估计以及用于刻画模型拟合不确定性的整个曲线逐点药物效应的置信区间一起为确定研究药物的最佳剂量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因此准确且充分的曲线及参数的估计
学位
目的:探讨不同AO分型的胸腰椎骨折在采取后路骨折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伤椎空壳现象的临床观察及意义。  方法:收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因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骨折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40例,术前对伤椎进行AO分型及载荷评分,观察不同的AO分型及载荷评分术后随访时伤椎空壳现象形成的例数及位置,通过对术前、术后1周内、取钉前后椎体前缘、后缘的高度和椎体
目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复方肿节风雾化剂雾化吸入对肺肾阴虚型慢性喉痹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对复方肿节风雾化剂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等的治疗情况,研究复方肿节风雾化剂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统计分析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外周血炎性因子含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提供相关的依据,拟提供有效、安全、便捷的临床治疗慢性咽炎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