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管理层收购法律制度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管理层收购被认为是可以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更好激励管理层的有效手段。在我国,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和不断深化,管理层收购在近几年曾一度作为国企改制的一剂“灵丹妙药”而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追捧。然而由于我国管理层收购相关立法的法律层次较低、有关规定过于笼统和含糊,不能有效地保护收购过程中利害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不少学者开始对管理层收购制度持反对和怀疑的态度。因此,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制度进行重新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完善管理层收购制度不仅涉及对该制度基本理念、基本目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的认识,也涉及该制度与整个法律体系的融合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国外相关法律制度,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实践中主体、融资、评估定价、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立法提出建议与构想。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层收购的传统情况着手,概括介绍了管理层收购的概念、特征、基本理论、适用领域及其制度价值与缺陷;第二章,主要从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和变迁出发,总结了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主体、融资、评估定价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章,大胆提出自己对管理层收购法律体系构建的设想,建议我国可考虑通过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专门立法的方式,对管理层收购的概念、主体等进行明确界定,对管理层收购的评估定价及信息披露进行明确规定,通过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及对信托资金与私募基金的鼓励与监管解决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等。通过正文的分析,本文认为管理层收购本身没有优劣对错之分。当前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不影响该制度自身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更不能因噎废食。正确和理性的做法应当是找出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加强监管、因势利导,以努力促进管理层收购制度在我国的健康和顺利发展。
其他文献
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所谓“颜色革命"如同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一样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关于革命发生的原因虽然各有说法、莫衷一是。本文尝试用社会选择理论来重新解读吉
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的一般理论角度对其改革进行解读,有利于完善我国民事强制执行理论,进一步促进执行立法;在实践上,能够促进执行改
社会团体的广泛兴起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世界,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国家权力、社会权力与经济权力发生结构性变动的社会转型使社团在中国也得到迅速发展,各种社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期陆续出台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前者允许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