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取经病理科常规ARMS法或Ventana IHC技术检测后EGFR、ALK及KRAS为野生型的早期术后肺腺癌样本,应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少见驱动基因HER2、MET、BRAF及RET等更多突变形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指标PD-L1表达和TMB的相关性,探索PD-L1表达与TMB的相关性及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材料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7年间经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单基因检测EGFR、ALK及KRAS为野生型的200例早期(ⅠA-ⅢA期)肺腺癌术后样本。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肿瘤TNM分期参照2017年第八版UICC分期标准。病理分型参照2011年IASLC/ATS/ERS分类标准。利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检测520个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研究少见驱动基因突变及TMB特征;选用22C3抗体,应用免疫组化(IHC)技术检测样本PD-L1表达,对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所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00例经单基因检测EGFR、ALK及KRAS为野生型的早期术后肺腺癌样本。送检NGS后质检合格者有179例,其中4例(2.2%)未检出基因突变,检出基因突变者有175例(97.8%),包括13例(7.3%)单基因突变,162例(90.5%)多基因共存突变。本研究发现了HER2驱动突变(20号外显子插入及HER2扩增)、MET第14号外显子剪切突变、BRAF第15号外显子V600E突变及RET融合突变,突变率分别为10.6%(19例)、6.7%(12例)、2.2%(4例)、3.4%(6例)。本研究还发现了20例(11.2%)更为罕见的驱动突变,包括1例HER2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及1例19号外显子L755P错义突变,1例MET第14号外显子R974T错义突变,9例BRAF非V600E突变,1例AKT1第14号外显子E17K错义突变,1例NTRK1融合突变,1例NRG1融合突变,1例EGFR第20号外显子缺失突变,1例EGFR第20号外显子G779F错义突变及2例EGFR第20号外显子H773_V774delins LM错义突变。另外,本研究仍发现了较高比例的EGFR(19号外显子缺失、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21号外显子L861Q突变、18号外显子G719X突变、20号外显子插入)、KRAS(2号外显子G12X及G13X突变、3号外显子Q61X突变)、EML4-ALK等驱动突变,突变率分别为21.2%(38例)、11.7%(21例)、2.8%(5例)。2.HER2驱动突变多见于女性及不吸烟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驱动突变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驱动突变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62±4.84 vs 59.73±9.82,P<0.05);BRAF驱动突变多见于女性、腺泡型腺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T驱动突变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R2、MET、BRAF、RET等各驱动突变组与非驱动突变组间的PD-L1表达及T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D-L1阴性表达组与PD-L1低表达组间的TM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TMB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P<0.05,r_s=0.252)。5.PD-L1高表达及PD-L1低表达多见于N2期及II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MB多见于男性、吸烟者、T2期及II期,高TMB组肿瘤最大直径大于低TMB组,以上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二代测序技术是对早期肺腺癌患者EGFR、ALK及KRAS单基因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同时有助于发现其他少见驱动基因突变,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2.HER2、MET、BRAF、RET等少见驱动基因突变的早期肺腺癌患者展现出特定的临床病理特征。HER2驱动突变多见于女性、不吸烟患者;MET驱动突变多见于老年患者;BRAF驱动突变多见于女性、腺泡型腺癌患者;RET融合突变多见于女性、不吸烟患者。3.具有驱动突变的早期肺腺癌患者的TMB低于非驱动突变患者组。HER2、MET、BRAF、RET等各少见驱动基因突变与肿瘤组织PD-L1表达无相关性,其与TMB亦无相关性。4.在早期肺腺癌中,肿瘤组织PD-L1表达与TMB具有一定相关性。低TMB主要分布于PD-L1阴性表达组,高TMB主要分布于PD-L1阳性表达组。5.在早期肺腺癌中,肿瘤组织PD-L1表达及TMB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相关性。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期及肿瘤分期较晚;高TMB主要见于男性、吸烟、肿瘤分期较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