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远藤周作是日本战后文学史“第三新人”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他少时接受教派洗礼,经历过烽火硝烟的二战时期,曾经到法国留学三年,又因为身患肺结核迫不得已回国治疗,开始了漫长的与病魔抗争的艰苦生涯。因此,远藤周作集基督教徒、日本人、作家三种身份于一身,三种视角相互融合,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围绕人种、信仰、人性、战争本质等深刻问题进行创作,创作生涯横跨昭和与平成年代,作出了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藤周作是日本战后文学史“第三新人”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他少时接受教派洗礼,经历过烽火硝烟的二战时期,曾经到法国留学三年,又因为身患肺结核迫不得已回国治疗,开始了漫长的与病魔抗争的艰苦生涯。因此,远藤周作集基督教徒、日本人、作家三种身份于一身,三种视角相互融合,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围绕人种、信仰、人性、战争本质等深刻问题进行创作,创作生涯横跨昭和与平成年代,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白种人》、《黄种人》、《海和毒药》、《拄着拐杖的男人》、《夜幕中的呼声》、《沙城》、《沉默》、《深河》等。从创作年份来看,战争的残酷、战后的“罪与罚”等主题贯穿了远藤几十年的创作与思考生涯,这也是研究远藤周作的过程中不可略过的深刻主题。本文将选取远藤文学中人物鲜明的战争体验小说进行分析,解读小说人物的战争经历与罪意识,以期探讨其与现实生活中作家人生经历的联结与反映。在远藤的战争文学中,最大的特征就是摈弃了对残酷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对其他情境的选取与刻画,取材于看似与战争无关的事件进行创作。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心境状态、小说事件成败、人性的善恶、麻痹与怜悯、冷漠与温暖、逃避与决心都与战争以及战后日本的混乱期息息相关。从中可以考察出远藤周作对人性以及战争责任的追究与诘问,对战后复员士兵生存实况以及当代年轻人战争历史遗忘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其他民族战争受害者的关心以及藏匿其中的偏见。同时,结合远藤周作本人的战争经历与中国生活体验,探究其在战后对生活之光、希望、心灵治愈的探索和追寻,以及对于理解包容为内核的多元化主义的支持和呼吁,更有其对和平与博爱的强烈愿望。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选取远藤战争体验小说的四部代表作品《海和毒药》《拄着拐杖的男人》《夜幕中的呼声》《深河》,参考其相关创作笔记与访谈,探究远藤周作的战争观。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远藤周作本人的成长环境、战争经历,分析其对于战时战后弱势群体、受害者的关注与同情,对于真正和平的追寻与思考,其战争观的先进性与局限性以及对当代日本社会的意义以及启示。
其他文献
笔者于2019年7月的暑假期间参与了联合国总部中文处远程实习项目。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由于联合国组织的复杂性和文件编纂的历史传承性,使译者在翻译联合国文件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联合国文件经翻译后最终以六种官方语文发布,其原文通常用英语写作,然而联合国文件撰写人员来源广泛、复杂,并非所有作者都是英语母语者,因此联合国文件的原文并非尽善尽美;专业术语多,译者需要参考UNTERM,但不经训练地使用UNT
交替传译中,译员需要同时完成听辨和记录,再用另外一种语言输出,传递信息。笔记能够辅助译员提高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而笔记有效性,则体现在能否存储住信息,能否唤起记忆,能否加深理解包括将逻辑显明化等。如果有效性低,反而会影响译员精力分配,影响听辨和产出两阶段中其他环节的效率,导致口译质量出现问题。本文以“2020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中速增长”线上模拟会议的汉英交替传译为例,通过将源语转写稿、译语转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也推动了景观设计行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公园能够为市民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休憩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了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应仅从自身的视角出发,片面追求一些形式美的规划,而应更多的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满足大众需求。通过运用交互设计的理念,让优秀的景观设计更好地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之规定在实践中理解与适用基本上还是遵循的民法的思路,但从合同的一般原理以及目前的立法上看,民法与劳动法在违法合同效力问题上存在这许多共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劳动法与民法都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合同法》和《民法典》分别进一步规定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以及法律行为无效,这在《劳动
近年来,我国的贷款政策逐步收紧,项目开发数量持续增加,同时土地价格居高不下,种种原因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正面临着愈加严重的融资压力,除此之外,由于产量过剩,国内的房地产行业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库存压力,规模较大的库存积压很难在短时期内被消化,这是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在行业整体外部环境较差的大背景下,我国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希望能够摆脱困境,重获发展活力。其中,部分房地产企业着手从固
气候变暖的状况深受世界广泛关注,气候变暖为自然界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其中二氧化碳气体是导致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因素。而城市化的地区是二氧化碳进行排放的主要源头,如何发展建设低碳化的城市街区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实现低碳社会、建设低碳城市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对二氧化碳排放源头的治理,同时也应对大气近地层中已经存在的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吸收,局地的二氧化碳浓度空间分布是否均匀也是影响城市热环境和城市气象效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只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并购是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积累更多财富。由此可见,对企业并购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和归纳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并购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方法,并指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医学领域的中外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对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医学领域的专业壁垒极高,这导致医学术语的专业性极强,理解难度大,从而导致术语误译,进而影响中外交流,甚至对临床研究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现代医学源自西方国家,但英文中很多含义相近的的专业术语,对应到中文语境中,却常只有一个译名,这就给医学术语的英译带来了困难。笔者以一篇冠心病医学论文的英译实践为例,从医学术语
在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易出现漏译和中文表述逻辑混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源语信息密度大时,精力分配不够合理——短期记忆和逻辑分析、笔记和听辨、记忆和传达出现矛盾。本篇论文,笔者以“2020年国际新冠肺炎疫情论坛”模拟会议的法到中交替传译为案例,对现场翻译中的源语和译语进行还原,以丹尼尔·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型”为理论依据,对案例中因精力分配不平衡给译员带来的困扰及对口译产出造成的后果加以分析,找出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我国物流业的业务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在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配送运力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由此,兼具零排放和低成本的电动汽车成为了城市配送工具的发展新趋势。配送车辆绿色化使得城市配送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电动汽车是新型车辆,物流企业使用电动汽车配送还不成熟,所以在配送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比如A公司在配送过程中面临车辆调度方案不够科学合理、电动汽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