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迅猛发展的当代,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社会背景下,从考察建筑表皮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的是表皮与材料的关系、材料的生态及美学关系,发现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实际意义。目前国内的建筑作品中,大多还不能对材料、色彩等元素合理的掌握运用,从而,未能较好的塑造建筑的视觉形象,构筑建筑的精神与文化职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建筑师应该在整合建筑表皮的基础上,用综合的设计手法,将关照人的心理情感和视觉的因素融入和渗透到建筑表皮中,试图在现代建筑作品中发掘建筑材料的表现力潜能,探讨它们作为建筑设计元素之一,真正使建筑材料能在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中不仅延续建筑的地域性及历史文脉,更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中国现代建筑更人性化、更个性化、更多元化。 本文阐述了材料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特征,砖石、混凝土、木材、钢材、玻璃等建筑材料的固有性质及美学特征,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组合在现代建筑表现力中的作用与效果,如色彩感、材料质感、空间感、普通材料的非常特质等。主要从视觉的角度分析了材料形成美感的物质基础,作为实体和空间的感知方式,人类情感的特定媒介。还通过讨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及其环境的场所意义来确认其场所属性,提出在塑造地域性建筑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纯朴的依存关系;加强地域性建筑对人们产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期望当前建筑创作注重地域性表现和场所意义表达,让建筑在不同的场所环境中与人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