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雄黄通过氧化应激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纳米雄黄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测定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的影响,观察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光镜和电镜形态的影响,检测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内SOD、ROS、GSH、Caspase-3指标变化,探讨纳米雄黄抗细粒棘球蚴治疗的可能性,以期为纳米雄黄在肝细粒棘球蚴病治疗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用无菌方法抽取肝脏上细粒棘球蚴囊泡中囊液至无菌容器中,PBS清洗至原头节活力大于98%,将原头节加入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3天,配制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浓度的纳米雄黄溶液,将其作用于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用0.1%的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纳米雄黄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对原头节的活力的影响,实验单独重复3次,根据数值绘制活力曲线。扫描电镜(SEM)观察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透射电镜(TEM)观察原头节内部超微结构的改变;酶标仪检测纳米雄黄对原头节体内ROS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检测原头节体内SOD、GSH的表达变化;Caspase-3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内Caspase-3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原头节3d后,control组及DMSO溶剂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活力无明显改变,不同浓度纳米雄黄(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原头节形态结构均发生改变,其中4μmol/L纳米雄黄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破坏作用强于其他浓度组,且光镜下观察虫体萎缩,伊红染色呈红色(正常虫体为透明色),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control组和DMSO溶剂组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完好;不同浓度的纳米雄黄作用后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有损伤,主要集中在虫体表层,但整体形态依旧完整;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增加,虫体表面出现皱缩,原头节形态改变明显,表层有虫蚀样改变;内部超微结构变化出现微绒毛减少,有少量脂滴出现,合胞体带变薄、结构松散。不同浓度纳米雄黄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2天和4天后,ROS水平较control组和DMSO溶剂组增高,SOD和GSH活性较control组和DMSO溶剂组明显降低;而药物作用后0.5μmol/L和4μmol/L纳米雄黄组Caspase-3活性较control组和DMSO溶剂组活性增加,且4μmol/L组增加较显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kt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1.纳米雄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生长有抑制作用。2.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抑制了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中的p-Akt的表达,并上调Caspase-3的表达而抑制其生长、促进凋亡。
其他文献
由于教材工作是一项比较专业化的管理工作,其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理论。但是长期以来,教材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人们对它的认识远不够全面,而且目前市面上系统性、较全面地介绍教材管理的著述可谓少之又少,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与操作体系。这就导致了因管理工作滞后、管理操作的不规范等所引起的教材管理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已影响到了
研究平养场不同垫料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以通过垫料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在山东某种鸡场,将10栋鸡舍分成2组,每组5个鸡舍,每个鸡舍种母鸡6 000只,种公鸡600只,种鸡品种为ROSS父母代,批次为20150317,其中第1组5个鸡舍全部铺设板条而不铺稻草垫料,第2组5个鸡舍4周铺设板条,中间为稻壳垫料,在鸡舍温度、湿度、光照、饲料、饮水以及免疫均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两组鸡舍2560周龄内种鸡产蛋率
生产中肉种公鸡管理不善造成孵化率损失的原因,按比例可分为无精蛋42%、早死28%、中死6%和晚死24%。实践中种公鸡饲养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有:012周睾丸发育不良、1828周睾丸生长发育差、骨架发育不好、周增重不足、选种不良、均匀度较差及35周后公鸡不活跃等。公鸡管理成功等于鸡群饲养成功一半。因此为了维持种鸡40周后受精率的持续稳定,应关注以下重点。1 种公鸡40周后的生长发育源于早期良好的
期刊
为了揭示椰子CnumiR156基因家族的进化过程和表达模式,对CnumiR156家族9个成员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靶基因预测,找出开花途径靶基因,并结合转录数据对这差异表达的CnumiR156和开花途径靶基因进行RT-qPCR验证。序列比对发现不同的前体序列可产生相同序列的成熟miR156;进化树结果表明,CnumiR156-1和CnumiR156-3的亲缘关系较近,CnumiR156-2和C
目的:研究As2O3(IC50)剂量联合Notch-1通路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MW167)对人肝癌HepG2细胞以及HepG2/ADM耐药细胞生物特性、耐药性及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影响作用与Notch-1信号通路的关系,进一步分析探讨As2O3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为丰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方案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实验以人肝癌HepG2细胞、HepG2/ADM
背景:世界上最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肺癌,需要放疗的肺癌患者大约有2/3。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常见于临床,糖尿病能增加代谢紊乱风险,对患者放疗耐受造成影响,使放射性肺炎并发风险、危害增加。近年来,由于放疗设备的更新和改进,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提高靶区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供了物理学基础。但在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部分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使正常肺组织损伤而引起放射性肺炎
目的本研究建立在人体组织标本实验的基础上,检测了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与正常子宫内膜个体内膜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的表达情况,分析了LD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了LDLR在以肥胖为高危因素的EC中的作用。方法1.石蜡组织:选取EC患者(n=100)及正常子宫内膜个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体外肌条实验,用人干细胞白血病基因(SCL)重组慢病毒转染糖尿病膀胱病变(DCP)的膀胱,观察其对DCP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从而为DCP的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及对治疗疗效进行验证。方法:1.DCP豚鼠模型的建立:选取体重350g-450g的雄性豚鼠,使用链尿佐菌素(STZ)溶于新鲜配制的p H 4.4、浓度0.1 mol/L枸橼酸溶液中,进行腹腔内注射(200mg/kg)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并验证社区管理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预测模型,探索分类算法、预测因子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对服药依从性预测能力,以及人群分亚组建模对预测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典型抽样选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3个位于城市的社区和2个周边团场,于2017年7月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使用自制调查表测量服药依从性、预测因子和生活方式依从性。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与服药依从性关联有统计学
目的:通过检测Stat3/IL-17信号通路分子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的动态活化及表达并分析这种动态变化对随访患者疾病病程以及生存预后的影响;联合检测p-Stat3、IL-17、p53及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开发一种可以定量分析预后危险因子并能在临床上实用的新方法。方法:(1)收集2007年1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首次胃镜活检人群70,5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