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解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输配系统(DWDS)中无机污染物的富集给水质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在管网沉积物结构特征表征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管网沉积物的两种存在形式(管垢和疏松沉积物)中无机污染物的积累水平和赋存形态,同时采用基于总量的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CBSQGs)和基于赋存形态的综合污染因子(GCF)、风险评估准则(RAC)三种评估方法对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本文还探讨了pH、腐殖酸和聚硅酸等水质参数对管垢重金属再迁移释放的影响,并解析了管垢对重金属的再吸附作用,研究了管垢吸附重金属的动力学特性。本课题最终旨在为管网优化维护,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出可行性建议。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由管网沉积物中无机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得出,Al和Mn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铝和锰存在共沉积行为。同时,Al&Ba、Al&Cu、Al&As、Mn&Ba、Mn&Cu和Mn&As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表明铝、锰及其混合物形成过程中会富集重金属。(2)管网沉积物(6个管垢和8个疏松沉积物)样品中无机污染物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管网沉积物中Mn、Cu、Pb、Zn、Ni、Co和Ba主要以铁锰氧化物形态存在,说明铁锰氧化物在这些无机污染物的积累和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Fe、Al、As、Cr、V和Cd主要存在于残渣态组分中,残渣态形态较稳定。管垢和疏松沉积物中无机污染物的赋存形态无明显差异。(3)CBSQGs结果表明,Ba在研究的所有重金属中风险最高。GCF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样品点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RAC结果表明,Cd在管垢和疏松沉积物中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综合三种风险评价方法得出,疏松沉积物中重金属比管垢中重金属危害更大。(4)水质参数影响下管垢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表明,pH对管垢中重金属溶出的影响较小,腐殖酸和聚硅酸均对管垢中重金属的释放有一定的影响。管垢吸附重金属结果表明,管垢对不同重金属的吸附过程具有差异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燃气轮机不断发展,在航空、发电、工业等方面均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对现代交通、军事等有着深远的影响。燃气轮机技术,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注重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长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对话系统不断地深入人们的生活。在人机对话系统的管道方法中,槽填充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机器是否能准确理解用户意图。而在槽填充任
软件回归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软件演化的代码变化可能导致旧版本的测试用例不能直接在新版本软件上复用,降低了回归测试的效率。测试用例修复为测试用例复用提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已推行近二十年了,新课改的推行大大促进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但在效果上还未达到原来的预期。有些地区教师在上课时还没有完全依照课程标准,
铁路施工维修过程中,天窗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选择高速铁路维修天窗开设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速铁路维修天窗开设问题进行研究,能缓解铁路在运营与施工维修之间的矛盾,提高线路通过能力,提高对线路的使用效率。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阐述了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对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说明,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与意义,并对于本文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归纳,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基本
海外汉学的存在与发展日益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然而一直以来,海外汉学回译被简单地视为一种寻根溯源的文本考证活动,回译概念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回译研究的发展。《科学与道》一书主要通过道教有关天界的义理与概念引出相对应的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学概念,逐层介绍说明道教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含有大量道教专有名词,涉及神学、宗教学、伦理、哲学、医学、文艺等各方面,逻辑结构具有明显的递进式特点。段落和句
学位
对于类似亭南煤矿存在着煤层透气性低和瓦斯含量高的矿井,采用常规的方法预抽煤层瓦斯,抽采效果差、难以解除煤层开采时的瓦斯威胁。通过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强化抽采开采煤层瓦斯,是一项有效的瓦斯防治手段,该技术能够提高煤层透气性,进而实现快速抽采瓦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首先对预裂爆破抽采方案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除钻孔间距之外的其它预裂爆破参数;之后根据煤层深孔预裂爆破成缝机理及裂隙扩展力学模型对裂隙扩展范围进行
在大量人员聚集场所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屡见不鲜,故有必要进行对大量群集人员疏散时提升疏散效率,降低拥挤程度,减小阻塞概率的研究,以达到最小化人员生命财产损失的目的。本文通过在疏散瓶颈处设置漏斗形引导墙壁以改良疏散,并在参考前人经验后选择以小鼠为疏散实验对象模拟人员疏散。本文进行了两种实验,分别为开放空间条件下与限制边界条件下的疏散研究。首先,从两种角度出发研究开放空间条件下漏斗形式对疏散效率的影响:
行人再识别技术是指利用自然场景中的多个摄像头,检测和识别在不同视域摄像头下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因其在行人追踪和智能安防等领域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在学术界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