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卡培他滨的溶液结晶过程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培他滨作为第一个肿瘤内激活的口服靶向化疗药,占据抗代谢肿瘤药物市场重要份额,是国内相关药企竞相仿制的药物之一。晶体粒度及其分布、溶解性和晶体结构等指标影响原料药的制剂及使用效果。溶液结晶是有效控制药物晶体粒度及其分布指标稳定的可行方法之一。在溶液结晶过程中,溶剂选择、结晶工艺及工艺条件等方面均会影响药物晶体粒度和晶体结构。此外,结晶动力学参数和溶液基础物性数据是药物结晶器的开发、设计及生产操作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卡培他滨溶液结晶过程涉及的固液相平衡、结晶工艺条件优化、结晶动力学、溶液基础物性和晶体结构模拟等方面研究,以实现小粒径和窄粒度分布卡培他滨粉体的制备。
  固液相平衡研究是卡培他滨结晶过程进行溶剂筛选、工艺确定、溶解度估算及动力学研究的依据。采用激光动态监视法测定了常压不同温度下卡培他滨在低碳醇类、乙酸酯类、正烷烃类、卤代烷烃和芳香烃等22种纯溶剂及4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采用9种热力学方程对所测定的50组体系467个数据点进行了关联,通过方程精度分析确定了适宜各溶剂体系的较优关联方程。采用van’tHoff表观分析法和Wilson活度系数法计算了卡培他滨在研究溶液中的表观标准溶解热力学性质及混合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卡培他滨在上述溶剂中的溶解过程为吸热和熵增驱动过程,且溶解焓变对溶解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大于溶解熵变。确定卡培他滨结晶工艺为溶析结晶,溶剂为乙酸乙酯+正庚烷。
  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卡培他滨的结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溶析剂加入量、溶析剂加入速率、结晶器操作温度、搅拌速率、晶种加入量及陈化时间等条件对卡培他滨晶体粒度及其分布、收率、晶习和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得到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45.0℃、搅拌转速300rev?min-1、溶析剂流加速率1.65mL?min-1、正反溶剂质量比1∶4、晶种加入量为溶质的1.00%、陈化时间1h。该条件下,验证实验制得的卡培他滨晶体主粒径均在11.9μm左右,粒度变异系数约为37.7%,收率均高于89%。SEM和PXRD表征表明,结晶工艺条件对卡培他滨的晶体晶习有影响,但对其晶体结构没有影响。
  运用激光监测法进行了(卡培他滨+乙酸乙酯)冷却结晶和(卡培他滨+乙酸乙酯+正庚烷)溶析结晶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探讨了转速、溶液初始浓度、冷却速率及溶析剂流加速率等因素对相应过程初级成核介稳区宽度、诱导时间和成核界面能的影响。计算了卡培他滨晶体表面生长α因子,结果表明:卡培他滨溶液结晶过程为连续生长机制。分别采用连续稳态法和间歇动态法建立了卡培他滨冷却结晶和溶析结晶的二次成核和晶体生长动力学方程。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旋光度测定、氟原子鉴别实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和SEM扫描等方法对卡培他滨晶体进行了表征,得到了晶体的密度、熔点、熔融焓和体积形状因子等物性参数。运用MaterialsStudio分子模拟软件对溶析结晶产品PXRD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卡培他滨晶胞中有4个分子,为正交晶系,晶体结构是P212121空间群。通过BFDH模型确定了卡培他滨溶析结晶晶习的14个晶面,其中面积占比51.04%的2个{200}晶面使溶析结晶产品呈现片状晶习。
  采用比重瓶法、毛细管法和阿贝折射仪法测定了101.3kPa下283.15~323.15K时卡培他滨在乙酸乙酯+正庚烷中的密度、粘度和折光率等溶液物性数据。选用适宜的经验方程对所测得数据进行拟合并建立方程,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总平均相对偏差(ARD)分别为0.29%、1.72%和0.06%。
  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卡培他滨原料药粉体结晶过程的工业放大与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互联网打开了用户信息交互的大门,在这些交互信息中隐藏着大量的交互信息:网购平台上用户对于物品的评价;用户在体育论坛上对比赛中各个球员的表现分析;求职软件中,用户对于面试公司以及离职公司的评价等等。这些数据中都隐含着数量极大的情感信息,而如何挖掘这些情感信息,充分利用到衣食住行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在互联网初期时,已经能够较好地挖掘情感信息,但随着数据量与需求的不断增加,情感信息的挖掘
学位
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消息传递、资源共享的主要渠道,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网络的普遍性和开放性促使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它的广泛应用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新的威胁。在一个存在敌手的网络环境中,保证会话参与方安全的通信成为了维护网络稳固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证和密钥交换协议是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重要机制,协议使
学位
定位技术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尽管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十年研究出了一系列的定位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并不能满足所有使用场景的定位需求.比如GPS技术在平坦的室外环境下,能取得较高的定位精度.但是在城市建筑森林中,建筑物会频繁遮挡GPS信号,导致定位的时延增大、精度衰减.当今城市环境中WiFi热点无处不在,利用现有WiFi热点的定位技术正逐步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当前一些WiFi定位技术使用信号强度值
学位
淤泥固化最常用水泥、石灰等固化剂,生产过程存在资源和能源消耗大、CO2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显著缺点。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采用活性MgO/碱激发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固化剂,替代传统水泥、石灰,应用于淤泥固化,对固化淤泥力学特性、耐久性及微观机理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为新型绿色固化材料取代水泥、石灰用于淤泥处理作为再生土工材料及软土地基加固领域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活性MgO-
学位
本研究旨在探究钙质砂中桩的水平承载特性。通过模型桩试验研究桩头固定条件对桩承载特性的影响以及桩侧注浆对桩基承载潜力的增强作用,试验采用的钙质砂来自中国南沙群岛。研究的重点在于:桩侧注浆前后试桩的最大水平承载力,试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对应的土体变形,水泥浆液的压注过程参数以及水泥浆泡的尺寸和厚度。  研制出了一套新型注浆装置来实现对试桩的桩侧注浆,该装置在注浆时可以控制注浆压力;水泥浆液通过设置在试桩
学位
环丙氨嗪是一种国内外需求量很大的三嗪类杀虫剂,属于1,3,5-三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其关键中间体环丙胺是三元环脂肪胺,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广泛用于农药、医药等领域。对环丙氨嗪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可有效提高过程的效率、降低药物生产的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环丙氨嗪、关键中间体环丙胺和2-氯-4,6-二氨基-1,3,5-三嗪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通过四步
本研究以某公司生产的种肥混播用包膜控释肥A、B、C(养分含量均为15-15-15,N:P2O5:K2O)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对控释肥在不同温度水中和土壤中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控释肥在25℃水中和土壤中释放期的快速预测模型;并对该包膜控释肥在低温(5℃、15℃)条件下的控释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了低温条件下包膜控释肥释放期快速预测模型,以便为包膜控释肥料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提供理论指导,结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