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X50型铝合金淬火过程析出行为、温度场及应力场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X50型超高强铝合金固溶淬火并时效处理后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韧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常以大截面尺寸产品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及武器装备等领域作为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广泛使用。随着航空航天领域所用结构件逐渐向大型化、整体化方向发展,产品的截面尺寸不断增加。由于该合金优异的综合性能与其析出特点密不可分,而固溶处理后的淬火冷却过程直接影响合金的析出特点,因此该过程是决定7X50型铝合金大截面尺寸产品性能的关键。近年来,通过优化淬火过程调控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性能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有关淬火冷却过程合金非均匀析出行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而且由于热电偶安装方法的局限,现有研究测定的淬火冷却过程温度场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不能真实反映发生在淬火表面上的热交换情况。因此,本文针对不同淬火冷却过程对7X50型铝合金析出行为、淬火温度场及淬火应力场的影响,采用7050和7B50合金热轧板固溶处理后进行等温处理水冷、表面喷水淬火及室温空冷等不同方式的淬火冷却实验。绘制7050和7B50合金的Time-Temperature-Properties(TTP)曲线,研究其淬火敏感性;深入讨论等温过程对合金非均匀/均匀析出行为的影响;研究7B50合金的淬透程度,并采用淬火因子法预测该合金厚板喷水淬火-时效后的性能分布;通过自行设计、研发的改进型Jominy样品实测距淬火表面不同距离的冷却曲线并结合反传热原理计算得到7B50合金80 mm厚板表面喷水淬火时的综合换热系数曲线,并将该系数曲线作为传热边界条件,对厚板的在线淬火过程进行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等温处理后水冷态电导率数据能够真实反映7X50型铝合金等温过程的脱溶程度,由它绘制的7050合金TTP曲线的鼻尖温度为330℃,对应的孕育期为1.25 s;而采用等温处理水冷后T6峰时效态性能(电导率或硬度)数据绘制的7050合金TTP曲线,其鼻尖温度不变,对应的孕育期为0.62 s,有缩短趋势。(2)7X50型铝合金固溶处理后在180~400℃等温处理时,其析出转变分数超过60%之前,Johnson-Mehl-Avrami方程中的指数n始终接近1,表明合金在此温度区间等温时,析出相的形核机制和长大方式不变,均以经典形核方式脱溶析出,随后长大、粗化。(3)7X50型铝合金固溶处理后在180℃和200℃短时间等温停留,等温样品水冷态电导率低于固溶处理后直接水淬基准样品的淬火态电导率,而且等温样品自然时效态硬度也高于基准样品,表明在该温度区间短时间等温处理能促进析出强化产物的形成;等温水冷后自然时效态基体内除了非均匀析出的η平衡相,还有GP区和η’相等析出强化产物;合金水冷后自然时效到较高硬度时,析出强化产物的尺寸为3~5 nm。(4)本研究设计开发的改进型Jominy样品及其配套的实验设备,能精确测定喷水淬火过程距淬火表面不同距离处的冷却曲线,为预测和模拟合金厚板的淬火温度场、应力场及淬火时效后的性能分布奠定可靠的数据基础。(5)7B50合金由9℃冷却水表面喷水淬火并自然时效50天后的淬透深度为70 mm,此处对应的淬火敏感温度区间内的平均冷却速率为1.62℃·s-1;再进行T6峰时效处理后,其淬透深度为60 mm,对应的平均冷却速率为2.05℃·s-1。采用淬火因子法预测该合金厚板喷水淬火并T6峰时效处理后的硬度分布,得到距淬火表面距离小于65 mm时,预测硬度与实测硬度的最大偏差仅为2.7%,说明预测结果的精度较高。(6)7B50合金由固溶处理温度淬火冷却时,随着内部冷却速率逐渐降低,首先在晶界、亚晶界上发生非均匀脱溶析出,观察到该析出现象时对应的淬火敏感温度区间内的平均冷却速率高达981℃·s-1;其次在基体内的Al3Zr粒子上或位错附近非均匀脱溶析出,基体内出现以Al3Zr粒子为核心非均匀形核析出的现象,对应的平均冷却速率为 37.2℃·s-1。(7)基于改进型Jominy样品由483℃表面喷水淬火时精确测定的7B50合金样品内部的实测冷却曲线,通过反传热原理计算分别由20℃和9℃冷却水表面喷水淬火时的表面综合换热系数曲线,其变化规律为:综合换热系数在淬火开始0.4 s时达到峰值,分别为69 kW.m-2·K-1和135 kW·m-2·K-1,此时对应的淬火表面温度分别为160℃和80℃;峰值过后综合换热系数随淬火时间延长迅速下降。(8)7B50合金改进型Jominy样品固溶处理后由20℃冷却水表面喷水淬火初期,淬火表面中心处冷却曲线上出现“等温平台”现象,该平台对应的温度范围为160~170℃,持续时间约为3 s。淬火开始后极短时间内淬火表面上的热交换机制由核态沸腾阶段迅速过渡到强制对流阶段,是导致淬火表面中心处冷却曲线上出现“等温平台”现象的主要原因。(9)将20℃冷却水喷水淬火时获得的淬火表面综合换热系数曲线作为传热边界条件,采用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耦合模拟求解5000 mm长、1500 mm宽、80 mm厚的7B50合金热轧板由该温度冷却水喷淋淬火后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为:最大残余压应力出现在板材表面中心处,为σx=-313 MPa,σy=-283 MPa;最大残余拉应力出现在板材厚度心部,为σx=192 MPa,σy=127 MPa;距离板材淬火表面15 mm处,发生残余压应力向残余拉应力的转变。
其他文献
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但目前高速铁路轴承仍然依赖进口。GCr15轴承钢常被用来生产高铁轴承的滚动体,由于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与瑞典、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产GCr15轴承钢的产品质量较差,这是制约高铁轴承国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冶炼工艺的日趋成熟,国产GCr15轴承钢的纯净度已大幅提高,但在轴承钢的热加工和热处理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本文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
Ni-Mn-Ga合金可通过磁场诱发马氏体变体再取向而获得大的磁感生应变。为了获得最佳的磁感生应变性能,人们对具有五层调制结构(5M)、七层调制结构(7M)和非调制结构(NM)马氏体的合金进行了大量的外场训练以消除不利变体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马氏体在外场训练中的变体选择和变形机制仍不清晰。为此,本论文基于微观组织与晶体学表征,系统地分析了定向凝固Ni50Mn30Ga20合金中7M马氏体在压应力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镁合金等难变形金属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很多塑性低或变形抗力大的难变形金属的成形过程适用于温轧。温轧机出现之前利用离线加热的方法实现温轧工艺时,不能保证轧件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另外轧辊接触导热使温度急剧下降以至于轧件温度处于不可控状态,因此轧件及轧辊的在线加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种需求,开发了具备轧件轧辊同时在线加热功能的实验装置,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
辽东地区硼镁铁共生矿储量2.8亿t,B2O3储量2184万t,占全国硼资源总储量的57.88%,该矿中铁、硼、镁等多元素共生,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硼镁铁共生矿多元素共生,有价组元品位较低,且物相复杂,嵌布密切等特点,给采、选、冶等工艺带来巨大困难,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重铁轻硼弃镁的开发利用观念,造成了有价组元利用率低和显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低品位难处理硼镁铁共生矿,以上问
具有狄拉克锥(DC)特性能带结构的二维材料显示许多优异的电学性质,比如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因而二维DC材料具有潜在的纳米电子器件应用前景。然而,只有少数二维材料的能带结构显示DC的特性。本工作结合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和紧束缚近似方法研究若干二维材料DC能带结构形成的微观机制和设计准则。探究DC能带结构的成因,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DC能带结构的理解,也能够指导寻找和设计新的二维DC材料。本文首先利用密
高温合金是以铁、钴、镍为基在高温环境下服役的一类高强金属材料,具有优异高温强度、良好的疲劳性能和抗氧化腐蚀性能,以及长期服役组织稳定等优良性能。因此,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伴随高温合金强度增强,合金热加工抗力增大、塑性将低,严重制约了合金的热加工与应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致塑性”效应发现以来,采用脉冲电流技术进行材料改性的研究受到世人瞩目。脉冲电流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可精确定量控
具有形变诱发相变行为的内生非晶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内生CuZr基非晶复合材料作为其重要的一员,其中的亚稳CuZr相在受力条件下能够发生B2到B19’马氏体相变,从而获得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加工硬化能力。但是形变诱发相变行为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变形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中子衍射技术在原位研究材料的变形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中子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获得外部
铝硅合金由于在工业上的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而备受关注。但长久以来对铝硅合金的晶体学表征手段主要限制在纳米尺度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上,这是因为铝硅合金内α-Al和Si两相的晶体学结构相似,使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难以进行,极大地制约了在微观范围内对铝硅合金的进一步认识。为此,论文采用SEM/EBSD技术研究了未变质和Sr变质共晶铝硅合金中共晶Si晶体的生长特点
中高温压力容器用钢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需求量正在不断的上升。12Cr2Mo1钢是一种典型的中高温容器钢。采用12Cr2Mo1钢制造的容器配件,除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和焊接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加工使用性能和高温持久强度,确保长期服役的安全性。12Cr2Mo1钢板的生产工艺为常规热轧+正火+高温回火。针对生产工序长导致的效率低和成本高的实际问题,南
铁电/半导体异质结在光伏、储能、信息存储等下一代新型多功能器件中均表现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具有非破坏性的、快速的数据读写、高存储密度、低能耗以及高的循环次数、稳定性的铁电阻变存储器备受关注。目前普遍认为铁电/半导体异质结中的阻变行为是基于铁电极化对耗尽层宽度、势垒高度等异质结界面属性的调控实现的。但是在异质结界面附近,由于铁电极化的不连续、晶格失配、缺陷富集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