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颗粒接触特征的沥青混合料剪切模量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大车、重车的占比大幅增加,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日益凸显。材料发生剪切变形是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受矿料间的接触、界面摩擦和滑移制约。本课题基于室内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单轴压缩试验、界面颗粒剪切试验等)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颗粒物质力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内部颗粒的接触特征进行定量研究,优化沥青混合料剪切模量力学模型,建立以骨架结构、沥青性能、沥青膜厚度为主要参数的混合料剪切模量预估模型。本课题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界面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压力面积与级配、沥青类型及沥青膜厚度具有如下相关性:相同沥青及沥青膜厚度条件下,AC-13级配的压力面积最小、SMA-13级配的压力面积最大;级配类型相同时,S-HV高模量沥青>SBS改性沥青>70#道路石油沥青;压力面积随沥青膜厚度增加而增加。(2)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了切向剪切刚度的影响因素,因素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面剪切模量、沥青膜厚度、动力粘度、针入度、剪切位移、分维数、等效摩擦比、剪切力峰值、剪切力均值、软化点、面积。其中沥青膜厚度对其影响排在第2位,且随着沥青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符合了界面颗粒之间的滑移机制。沥青类型对其影响由动力粘度、针入度指标体现,而代表级配的分维数对其影响不显著。(3)级配、沥青性能、沥青膜厚度和剪切模量的关系如下:当在AC-13沥青混合料中添加SHV高模量沥青时,混合料的剪切模量最大;在OGFC-13沥青混合料中添加70#道路石油沥青时,混合料的剪切模量最小;沥青膜厚度的增加会使剪切模量减小,而在其超过18μm后会出现小幅度的增长。(4)开展了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在现有沥青混合料剪切模量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颗粒接触特征的分析,提出法向弹性刚度的修正模型,优化了基于均匀应变假定的沥青混合料剪切模量预估模型。
其他文献
人体热调节模型用于描述人体内、外热传递现象,预测热生理参数值。模型由受控系统和生理热调节系统构成。受控系统采用Tanabe模型,把人体分为16个节段,每个节段由内到外分成核心、肌肉、脂肪和皮肤4层,外加与各组织层换热的中心血池,总共65个节点。每个节点上利用Pennes生物热平衡方程计算传热量。生理热调节模型采用Smith模型中利用生理数据获取的经验控制方程描述血管舒缩、出汗率和寒颤三种人体基本热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扩大,染料的使用逐渐变得广泛。亚甲基蓝(MB)是代表性染料之一,其产生的废水危害巨大,亟待处理。采用吸附法处理简便高效,但商品活性炭大规模使用成本高,而将污水厂运行过程中的副产物——污水污泥制备成吸附剂不仅降低活性炭使用成本,同时污泥的处置得到资源化解决,但传统制备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吸附性能较低。若采用较为环保的碳化法与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方式制备污泥基吸附剂,不仅可使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生物异养反硝化作为去除硝酸盐的有效方法,往往需要外加碳源。将固相碳源与载体材料相结合,开发出一种释碳时间长、填料性能好、反硝化性能佳的新型复合碳源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荔枝核粉末与竹粉作为碳源来源,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作为骨架载体,制备了两种复合碳源,对比了两种材料的释碳性能、脱氮性能以及结构性能;对材料配比进行了优化,将以最优配比制得的荔枝核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中,隔震技术由于其具有简单易懂的概念、稳定的工作性能、低廉经济的造价等优点,成为结构减震控制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国内外每一次地震的震后调查数据都充分体现了隔震技术的优越性。目前为止,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建筑都采用了隔震技术作为预防和抵御地震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国内外大量的隔震工程考察发现,Ⅰ、Ⅱ、Ⅲ类场地较适合修建隔震建筑,而由于Ⅳ类软土场地中,软土会将地震波的中高频分量滤掉,改变地震
随着化肥、冶金和核能等行业的发展,高浓度的硝酸盐(NO3--N)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传统生物反硝化处理这类废水需要消耗大量碳源并产生较多的剩余污泥。高NO3--N废水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的有毒性、稳定性和不可降解性对生物反硝化脱氮有很大的副作用。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脱氮工艺,其所需底物NO2--N难以稳定获取,并且无法处理NO3--N废水。近年来,短程反硝化(PD:NO3--N→NO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加速着城里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由于对上部结构和下结构功能的需求有差异,两者的结构型式也会不同,因此可以在其间设置厚板转换层。厚板转换结构在国内有所应用,但对于厚板转换结构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抗震性能分析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有限元模拟和低周往复试验相结合,针对一带厚板转换地铁上盖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1)针对一厚板转换高层结构实例的
本文研究了改进的非线性多项式滞回本构模型对厚叠层橡胶支座竖向性能的适用性,研究了温度对厚叠层橡胶支座竖向刚度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的环境振动评价标准基础上,分析地铁振动实测数据以及缩尺模型试验数据,研究地铁振动对上盖建筑的振动影响;通过数值模型分析分别对使用普通叠层橡胶支座和厚叠层橡胶支座的地铁车辆段上盖隔振建筑进行隔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叠层橡胶支座对于车致振动的中高频段具有隔振作用,厚叠层橡胶支
含油废水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一项挑战,超滤技术因其简单高效且成本较低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机械强度高、稳定性高和耐氧化性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然而,油脂类物质引起的膜污染限制了超滤的工程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共混改性在PVDF超滤膜中引入不同含量的纳米Fe3O4颗粒,然后将制备的改性膜浸泡在N-乙烯-2-吡咯烷酮(NVP)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中国工笔画在其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传统艺术文化魅力和完善的绘画技巧。最早从战国时期的赋彩人物帛画,到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各时期的不同工笔人物画面貌,再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绘画都有着各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本文主要对唐、宋两个时期的部分工笔人物画与画面中如何表达叙事性特征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本文首先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叙事”一词的解释和对叙事性绘画的界定,以影响
结构的拓扑优化是在结构的设计域内,寻找一种能够满足诸多外部条件下的材料分布,这种材料分布情况能使得材料性能最优化。经过拓扑优化,结构满足自重轻,刚度大等性能要求。拓扑优化能够得到受力分布合理的结构模型,还能有效地减少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拓扑优化在建筑、机械、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变密度法是结构拓扑优化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基于一种常用的变密度法SIMP考虑多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