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港油田板南区块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沙三段地层发育连续、分布广泛。区块断层较多,整体构造较为破碎,而且油层较薄,发育较为分散,所以进行精细油藏地质开发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以构造地质学、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基础,应用测井、地震、录井、岩心、试油等资料对板南区块沙三段油藏地质进行了综合研究。依据旋回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将沙三段分为3个油层组,其中沙三2细分为3个砂组,沙三3分为5个砂组。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应用地震解释手段,分析出各油层组构造及断层发育特征,并识别出圈闭特征。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研究区的沉积相标志和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域目的层为扇三角洲砂体沉积体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和滨浅湖4种沉积微相,并总结其特征,结合储层反演结果,确定沉积分布规律与砂体展布,得出有利相带规律。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粒度多为细砂级,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集物性较差,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孔喉连通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研究区断层、沉积相、储层均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根据完钻井地质资料、地震解释资料、测井解释资料及开发试油试采资料,分析出研究区主要发育断块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岩性上倾尖灭状油气藏。目的层油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产量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次着重分析试油层段油层厚度、沉积相、储层物性、含油性及试油方式与产量的关系。试油结果表明,以上因素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其中产油量>10 t/d的层位均为Es32,可作为主力产层。其中物性较好的西北部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