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拖延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v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多发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指学生个体意识到拖延学习任务会带来消极后果和影响,仍然主动选择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高中生的学业拖延会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一系列学业拖延行为会导致高中生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学生对未来不抱有太多希望。目前国内外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因此也更容易产生学业拖延行为。许多人认为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任务较之前更加繁重学习时间也更为紧迫,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学习氛围多么紧张,高中生仍旧存在许多拖延行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性以及解决角色混乱危机,这一阶段的学生会开始思考自我,思考未来,他们对于未来的思考则会指导其当前行为。近几年全国各地方陆续按国家要求实施新制定的高考政策,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文理分科时需要对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和规划,并促使其通过思考未来方式和结果来指导当前行为的产生。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探索与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未来时间洞察力、未来情景思维和自我控制是影响学生学业拖延的三个重要因素,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因素之间的两两相关性分析和两两预测分析阶段,还没有心理学学者把这三个变量结合起来更深入的探讨其对学业拖延的综合影响。因此本研究首次尝试将未来时间洞察力、未来情景思维和自我控制三个变量与学业拖延相结合,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未来情景思维在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拖延之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在未来情景思维和学业拖延之间以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之间起调节作用。通过对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挖掘出有效干预高中生的学业拖延行为的新思路,并且帮助他们减少和控制自身的学业拖延行为,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分别是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中学生学业拖延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未来情景思维问卷(EFT),随机抽取成都和广安两所示范中学高一高二的550名学生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测量(其中有效问卷530份),对所回收数据通过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及相关路径分析,并得出以下结果:(1)高中生在学业拖延所引起的未来消极较强;FTP、未来情景思维及自我控制水平一般。(2)学业拖延与FTP、未来情景思维及自我控制均具有负相关关系;FTP、未来情景思维及自我控制彼此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3)未来情景思维在FTP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自我控制在FTP与学业拖延和未来情景思维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其他文献
英国查理斯密编纂的《查理斯密小代数学》和《查理斯密大代数学》合称为查理斯密代数学,前者是学习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内容上的升华。查理斯密代数学分别以中学和大学为读者群体,由长泽龟之助等翻译传入日本,再由中国留日学者翻译传回国内,是中国近代影响较大的代数学教科书。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弄清查理斯密代数学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查理斯密小代数学》的版次、内容特点
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控制能力是整个人格构建的核心要素。注意力稳定性是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和基础,5-6岁是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敏感时期。此时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以及其他关键认知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大量研究证明:体育运动是培养注意力稳定性有效方法。目的:本研究以中-高强度篮球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对5-6岁幼儿进行12周不同累积时间的篮球运动干预,检
完美主义者通常给自身的表现制定高标准,并对自己的行为吹毛求疵。完美主义包括两个层次:正常完美主义和病态完美主义。因此,它会给人类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完美主义可能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比如纪律感、生活满意度、自尊心和建设性的奋斗。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如拖延,敏感、偏执和各类负性情绪。完美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很常见,他们在面对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就业工作等问题时,常易设定过高的标准又不能容忍任何错误失败
炫耀性消费行为指个体以高昂价格购买超出其实际价值的商品,目的是为了展示其财富与地位。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的炫耀性消费行为日益常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网贷泥潭,其中不乏因债自杀等极端事件。影响如此恶劣,为什么他们却经不起炫耀性消费的诱惑呢?研究发现,引起补偿性消费行为的三个动机是自尊威胁、控制感和归属感缺失,而以补偿机制为视角,可以解释部分不理性消费的现象。本研究立足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以补偿性消费
当今中学生的偶像除了传统的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外,网红也成了最受他们追捧的对象之一,直播打赏也成了一种新的追星方式。中学生偶像崇拜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是社会、文化、学校和家庭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少学者都表示,对偶像的痴迷和崇拜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偶像崇拜和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有众多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使个体的生涯发展充满了挑战性和不确定性。高中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同时面临学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双重考验。此阶段的高中生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分析影响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因素及其内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拟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生涯适应力的关系,并引入生命意义感和心理资本两个变量,探究其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生涯
初中阶段学习难度升级,考试频率增多,学生承担的考试压力也在进一步增大,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情绪,严重困扰其心理健康,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考试焦虑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索亲子沟通和考试焦虑的关系,并试图引入自尊和防御性悲观两个变量,探究其在亲子沟通和考试焦虑之间起到的关系作用,以丰富国内外关于亲子沟通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成都、西安及汉中地区653名
情绪的认知与管理是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而内疚作为一种源于未能满足自我行为标准的负性情绪,是学生在学习及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情绪体验。对内疚情绪的正确认识和管理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虽然内疚是一种负性情绪,但它会引发积极的情绪修复行为,内疚下的个体会产生一种期望自我达到自我标准的普遍愿望。本研究旨在检验这样一种观点,当感受到内疚这种源于未能满足自我行为标准的情绪时,高中生更
欺凌现象普遍发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校园内外,不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相继在欺凌的相关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量表及欺负行为问卷对819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自我控制、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欺凌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在自我
精神性是指个体内心对神圣、理想的认知、追求及其体验的心理,主要指个体的内部自我。人际信任可以理解为我们在社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信双方的交往是以诚实、可靠、正直为基础的。为了了解中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本次调查探讨了精神性、应对方式人际关系敏感以及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为此选取了成都市某两所中学的在校605名学生,利用米勒的精神性量表修订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