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成熟度的判断和早产儿脑损伤(BIBP)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同时设23例37~42周的非脑损伤足月儿作为对照。对所有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aEEG监测,在生后72h内,每24小时监测一次,每次连续3h,结果取三次平均值。所有早产儿72h后,每1周监测1次,每次连续3h,至纠正胎龄40周。同时观察aEEG的具体指标: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SWC)、上边界电压(UMA)、下边界电压(LMA)、窄带宽度;整体指标:Burdjalov的CFM评分和Naqeed诊断。分析不同出生胎龄、不同纠正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的aEEG特征,并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分析比较出生时非脑损伤早产儿组和早产儿脑损伤组aEEG的区别。结果: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aEEG的背景活动逐渐成熟,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和35~37周三组早产儿出现连续性电压百分比分别是:34.1%,67.3%和92.1%;周期性分别是:32.8%、65.3%和89.6%;三组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大,UMA(35.82±5.03、32.63±3.83 和 30.41±4.32)呈现下降趋势;LMA(4.16±1.43、4.89±1.62和 5.61±1.51)呈上升趋势;带宽(26.39±4.38、25.63±5.32 和 23.41±5.23)逐渐变窄;CFM评分(5.13±2.46、7.20±2.53和9.51±2.15)逐渐增大,和非脑损伤足月儿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生后纠正胎龄37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1.87±5.63、4.84±1.51、26.67±5.23 和 10.03±1.52),与非脑损伤足月儿出生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纠正胎龄38和40周的非脑损伤早产儿,UMA、LMA、带宽(30.27±4.32、5.82±2.02、26.80±3.21;32.28±4.00、7.92±1.53、21.16±3.92),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纠正胎龄39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生72h内,非脑损伤早产儿aEEG的UMA、LMA、带宽和 CFM 评分(32.08±4.36、4.24±1.65、25.68±5.45 和 7.14±2.28),和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MA和CFM明显高于BIPI组,而UMA和带宽低于BIPI组。本采用Burdjalov评分联合Naqeed标准判断结果:77例早产儿的aEEG,37例正常,40例异常。其中Burdjalov评分诊断异常37例,Naqeed诊断36例,重度11例、轻度25例,重度异常的UMA、LMA、窄带宽度和CFM分别是 35.45±3.12、3.04±0.52、27.58±1.23 和 4.15±0.83。结论:早产儿随着出生胎龄的不断增大,aEEG的图形特征逐渐接近非脑损伤足月儿,纠正胎龄39周左右aEEG发育成熟,aEEG能较好地判定早产儿脑成熟度。根据aEEG诊断的具体指标和整体指标,aEEG异常程度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相关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观察早产儿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的区别,探讨MRI在非脑损伤早产儿的脑发育中的价值和SWI在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选择10例非脑损伤足月儿为对照组。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应用西门子1.5T超导型MR扫描系统,采用MRI的常规序列联合SWI序列检查。采用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标准,包括具体的髓鞘化程度(M)、脑皮质卷曲程度(C)、胚芽基质残余(GM)、胶质细胞迁移带(B)评分和脑总成熟度评分(TSM)总分,观察分析不同出生胎龄非脑损伤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37周,脑MRI成熟度的区别。分析比较常规MRI和SWI序列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病例数、病灶数、微出血病例数、微出血病灶数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分析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aEEG的差异。结果:28例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胎龄37周,MRI图像表现脑实质呈现均匀中等信号,灰白质分界清楚,脑室系统呈现低中等信号,未见异常低信号。常规MRI和SWI图像信号比较无显著区别。SWI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清晰显示早产儿脑表面的细小静脉和脑实质中的静脉。出生胎龄29~32周、32~35周、35~37周非脑损伤早产儿纠正37周和足月儿出生时比较,磁共振的髓鞘化程度(M)、胶质细胞迁移带(B)和TSM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皮质卷曲程度(C)不断明显,胚芽基质残余(GM)不断减少,29~32周、32~35周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5~37周和足月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9例脑损伤早产儿中,常规MRI、DWI及SWI比较,检出颅内出血病例数分别为35、23、28例,检出率分别为71.43%、46.94%和57.14%,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WI序列较常规MRI及DWI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常规MRI、DWI及SWI 比较,发现颅内出血病灶数分别为85、70和106个,SWI较常规MRI及DWI显示更多出血灶。SWI发现出血灶的部位,其中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颅内脑外发生率分别是:50.0%、39.62%、10.38%,出血灶最常见部位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常规MRI、DWI和SWI对颅内出血不同部位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WI与常规MRI和DWI序列比较,检出微出血病例数分别是19、12、8例,检出率分别是38.77%、24.48%、16.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发现微出血灶的数量分别为32、20和17个,检出数比较差异明显;SWI对早产儿微出血灶检出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脑室室管膜下、大脑实质和基底节,小脑较少,检出率分别是37.50%、28.13%、31.25%、6.25%、0.00%。出血部位仅发生在生发基质-脑室内、脑实质和颅内脑外的3组早产儿分别是9、7、6例,不同出血部位早产儿的振幅振合脑电图(aEEG)变化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胎龄37周早产儿的常规MRI和SWI序列,影像信号未见明显不同,但SWI的MinIP图可清晰显示常规MRI不能显示的脑内小静脉影;MRI图像上早产儿脑发育成熟程度和出生胎龄有关,其中髓鞘化程度(M)和胶质细胞迁移带(B)较脑皮质卷曲程度(C)和胚芽基质残余(GM)发育成熟更慢。SWI 比常规MRI序列在脑损伤早产儿中能检出更多颅内出血的病例、病灶、微出血病例和微出血灶数目,有显著的诊断优势。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部位主要在生发基质、大脑实质和脑室管膜下。不同的出血部位对脑损害的影响未见明显区别。第三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早产儿脑损害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目的分析早产儿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结果和后期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探讨aEEG联合SWI在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7例,28~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脑损伤早产儿(BIPI)组,28例为非脑损伤早产儿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予aEEG检测,纠正胎龄37周行磁共振常规和SWI检查,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检查,纠正胎龄3个月复查头颅MRI,同时进行Gesell量表神经发育学评估。分析比较正常和脑损伤早产儿两组NBNA、Gesell量表总分以及具体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以NBNA和Gesell量表评分结果作为早产儿预后的标准,将所有早产儿重新分为预后正常和异常两组,其中NBNA正常组30例,异常组47例;DQ正常组36例,异常组41例。分析早期aEEG联合头颅MRI结果和后期NBNA及Gesell量表结果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判断判断其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脑损伤早产儿组的NBNA评分和Gesell量表的结果(39.87±2.63和82.30±15.14)和脑损伤组(35.13±5.72 和 75.42±11.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的大运动评分(92.34±14.23)和脑损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会行为四个方面(70.13±15.02、77.34±13.23、83.06±19.36、77.06±14.4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5例SWI检查确诊的颅内出血早产儿,纠正胎龄3月复查,其中24例出血灶消失,7例出血灶减小。所有早产儿以NBNA和Gesell结果作为标准,重新分为预后正常组和异常组,在正常组和异常组之间比较,aEEG的上边界电压、下边界电压、窄带宽度和CFM评分四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纠正3月Gesell量表结果做为预后结果,aEEG、SWI、aEEG+SWI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2.3%、48.9%、85.7%,特异度分别为80%、60%、9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545、0.876。aEEG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SWI(P<0.05)。单独SWI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差。与aEEG和SWI单独检测比较,aEEG联合SWI序列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5)。结论:脑损伤早产儿出生后纠正胎龄3月,大运动发育未见明显差异,但是精细动作、语言和社会行为发育落后于非脑损伤早产儿。单独头颅SWI序列对早产儿脑损伤预测价值不高。早期aEEG联合头颅SWI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以作为脑损害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