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猪链球菌在机体内易形成生物被膜,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可以持续性定植,引起慢性反复性感染,难以控制。蒲公英(Dandelion)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具有广谱的抗菌消炎作用。通过蒲公英提取物对体外猪链球菌干预,探讨蒲公英对猪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作用,为蒲公英防治猪链球菌病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试验方法:采取L9(34)正交实验法,以水和乙醇作为蒲公英的提取溶剂,抑菌效果为参照,水提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因素对提取抑菌活性成分的影响;醇提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p H三因素对提取抑菌活性成分的影响,最终确定蒲公英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抑菌活性高的提取组分,以绿原酸为对照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应用卡尔加里生物被膜形成装置,采用结晶紫染色(CV),利用酶标仪测定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采用1/2、1/4、1/8、1/16、1/32MIC蒲公英提取物及1/2、1/4、1/8、1/16、1/32MIC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进行干预实验,测定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是否有干预作用;应用扫描电镜(SEM)检测蒲公英提取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形态学影响。试验结果: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化蒲公英提取物对猪链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提取工艺,蒲公英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1:15,煎煮时间为30min,煎煮次数为3次,提取的绿原酸含量为5.833mg·mL‐1。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BC)分别为62.5 mg·m L‐1和250mg·m L‐1。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和2.5mg·m L-1和10mg·m L‐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细菌周围有厚厚的黏液层,而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均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未见有黏液成分和胞外基质,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干预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