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体外干预作用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猪链球菌在机体内易形成生物被膜,抵抗宿主免疫系统的清除,可以持续性定植,引起慢性反复性感染,难以控制。蒲公英(Dandelion)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具有广谱的抗菌消炎作用。通过蒲公英提取物对体外猪链球菌干预,探讨蒲公英对猪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作用,为蒲公英防治猪链球菌病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试验方法:采取L9(34)正交实验法,以水和乙醇作为蒲公英的提取溶剂,抑菌效果为参照,水提考察料液比、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因素对提取抑菌活性成分的影响;醇提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p H三因素对提取抑菌活性成分的影响,最终确定蒲公英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抑菌活性高的提取组分,以绿原酸为对照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应用卡尔加里生物被膜形成装置,采用结晶紫染色(CV),利用酶标仪测定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采用1/2、1/4、1/8、1/16、1/32MIC蒲公英提取物及1/2、1/4、1/8、1/16、1/32MIC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进行干预实验,测定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是否有干预作用;应用扫描电镜(SEM)检测蒲公英提取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形态学影响。试验结果: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优化蒲公英提取物对猪链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提取工艺,蒲公英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1:15,煎煮时间为30min,煎煮次数为3次,提取的绿原酸含量为5.833mg·mL‐1。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BC)分别为62.5 mg·m L‐1和250mg·m L‐1。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和2.5mg·m L-1和10mg·m L‐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细菌周围有厚厚的黏液层,而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均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未见有黏液成分和胞外基质,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干预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当下已步入信息大数据时代,手机、电话等智能通讯设备也已广泛普及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时代的来临与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学语文学科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适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两者应充分结合起来,实现教书与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也到了需要创新发展的时期,创新已经成为了整个教育界的重要发展方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改革也离不开创新
现今社会快速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了现代人工作学习的主流手段,在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更需要引入这个概念.合作是教师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潜力的有效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承担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硝酸与反应的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出现错误率比较高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反应的实质,搞清楚了原理,对这一类题,就可以做
硒缺乏可导致畜禽和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而饲料缺硒是畜禽发生缺硒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养殖户使用的肉鸡日粮多采用预混料配以能量饲料(玉米)和/或蛋白饲料(豆粕)制成。由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