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征(Portal Hypertension,PTH)的治疗中。该方法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门静脉高压合并难治性胸/腹水或者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流道狭窄或闭塞是TIPS术后常见的短期和中期并发症,可导致严重临床症状的复发。虽然覆膜支架近些年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TIPS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术后分流道功能评估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超声是监测TIPS术后分流道功能的常规首选方法,而以往超声评价裸支架功能不良的方法及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覆膜支架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同时,超声诊断的灵敏性是否高于临床指征同样受到质疑。因此探索评价覆膜支架功能的超声方法学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和临床指标在评估分流道功能状态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本研究通过多普勒超声对比分析凸阵探头及相控阵探头在判断覆膜支架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IPS手术的226位肝硬化患者作为入组资料。对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同时进行超声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的226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复发和/或超声参数异常筛查出56位可疑分流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DSA血管造影检查。临床症状的指标包括复发性腹水和/或静脉曲张出血;超声参数异常包括:分流道内血流信号部分充盈缺损;分流道内无血流信号;分流道局部血流速度大于190cm/s或小于90cm/s。当静脉血管造影出现狭窄或门静脉压力梯度(PPG)>12mm Hg时认为支架功能不良。1.以DSA造影结果为对照标准,分别计算临床症状和超声在评估覆膜支架功能障碍中的诊断性能。2.依据超声判断标准,分别分析凸阵探头及相控阵探头在判断分流道功能障碍的灵敏度。3.同时,观察患者手术预后情况,对比手术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1)对于血管造影结果异常的TIPS患者,超声和临床指标预测分流道功能不良的敏感度分别为74.3%和77.1%(p>0.05),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66.7%(p<0.05)。(2)通过统计分析,相控阵探头的ROC曲线下区域的面积远远大于凸阵探头ROC曲线下区域的面积(0.95 vs 0.88,p=0.01)。(3)226例手术患者,平均随访31±16月,发生分流道功能障碍35例(总发生率15.5%),共有27例患者死亡(总生存率88.1%)。与术前平均门静脉峰值流速(21cm/s)相比,术后门静脉平均峰值流速升为36cm/s;肝主动脉的平均流速从术前69cm/s升高到术后一周120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周血清TBi L、ALT、AST相较术前均有所升高,但于术后三至六个月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患者血氨浓度与术前相比有所增高,但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血氨浓度在逐步下降(P<0.05)。在手术后的长期随访中,分流道峰值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下降。结论:超声结合两种探头模式,相较于临床症状的复现,对判断TIPS分流道功能不良虽然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但其敏感性略低,临床随访中应注意临床症状的变化,有利于提高分流道功能障碍诊断的敏感性。相控阵探头CDFI模式比凸阵探头CDFI模式能更准确的显示分流道内全程血流信号,对分流道功能障碍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凸阵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