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土地的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人地矛盾突出,关于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和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随着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思路,对土地利用的思考也在不断的更新转变,重要性也日趋明显。所以立足于中国土地利用的现状以及土地科学发展的现状,从健康的角度对土地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来源,并且确定土地健康空间上存在的关联性情况,可以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中国土地利用的空间发展情况,对土地利用的全局规划和整体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现有文献分析来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不同时间段上土地利用的评价差异分析。针对空间层面分析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在丰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资源、社会、经济和空间交互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本文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构建研究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及其空间关联性的概念模型,采取定性分析提取研究中的关键因素;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参考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ESDA)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测度模型和空间关联性模型。在对健康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 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本文对湖北省的87个区县进行研究的实证分析,借助Arcgis和Geoda等软件对研究区域2009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程度呈上升趋势,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研究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且这种集聚在不断明显,空间相关性不断加强。部分地区集聚情况向“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靠拢,且2016年相比2009年“高健康”中心的向四周扩散和“低健康”中心在鄂西南聚集,会造成全局相关性的进一步加强,空间影响作用进一步明显。所以政府应该结合变化情况采相应措施政策手段,及时对一些地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改善,保证土地的合理健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