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PP对高糖及胰岛素促泌剂刺激下INS-1细胞KATP通道的影响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逾1.1亿,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以上,且近2/3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得不到有效控制(Hb A1c≤7%)。然而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的磺脲类药物(sulfonylurea,SU)继发失效率却以每年5%-10%速度递增,年累计失效率高达50%,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对于继发性失效机制研究存在多种假说,其中胰淀素(Amylin,又称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分泌紊乱加速胰岛β细胞淀粉样蛋白沉积进而影响SU药效的观点引起关注。由于编码IAPP和胰岛素的基因共享一个启动子序列,且共同储存于分泌囊泡中,因此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高糖及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同样也会促进IAPP分泌,而IAPP的异常分泌是否影响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发展及胰岛素促泌剂的作用效果,目前尚未明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高浓度IAPP短时间作用于胰岛β细胞后可使优降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并与β细胞[Ca2+]i浓度减少呈正相关,因此推测抑制[Ca2+]i浓度增加是其抑制SU促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之一。而胰淀素对调控L型钙通道上游环节及作为胰岛素促泌剂药物作用靶点的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ATP channels)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INS-1细胞KATP通道的电生理特性以及短时间不同浓度胰淀素孵育前后对高糖、胰岛素促泌剂刺激下KATP通道电流变化的影响,旨在探讨高浓度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对高糖及胰岛素促泌剂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明确IAPP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机制及SU继发失效的干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以INS-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前常规消化对数生长期细胞,将状态良好的细胞接种于35 mm培养皿中,培养约24 h后观察细胞,贴壁良好时用于膜片钳实验。实验时选择有光泽、形态良好,直径约10-15μm的INS-1细胞进行膜片钳实验。当封接电阻达到1 G?以上时吸破细胞膜,补偿电容及串联电阻,形成全细胞记录模式,设置钳制电压为-70 m V,每隔1分钟给予细胞一系列电压刺激后记录电流及图形,在全细胞模式形成3分钟后电流稳定时加入不同药物刺激。电刺激脉冲的输出及数据采集等均通过Pulse软件包和DAQ-2B数据采集接口装置一起构成的IBBDigitizer数字化系统完成,采集信号均经5k Hz滤波后输入计算机处理,所有电流数据均经P/N漏减处理,两组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建立了单个INS-1细胞膜上KATP通道的检测方法:选择出适合检测INS-1细胞膜上KATP通道的细胞外液及电极内液,确定了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的参数。2.5.5 mmol/L葡萄糖条件下,可记录到一系列外向电流,该电流呈弱的内向整流性质并存在时间依赖性失活;16.7 mmol/L葡萄糖、22.2 mmol/L葡萄糖均可使峰值电流密度降低,激活曲线左移,且16.7 mmol/L葡萄糖作用强于22.2mmol/L葡萄糖。3.5.5 mmol/L葡萄糖条件下,1μmol/L格列苯脲及0.2μmol/L瑞格列奈均可使峰值电流密度降低,激活曲线左移;1μmol/L格列苯脲第3分钟时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减小,而0.2μmol/L瑞格列奈第2分钟时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减小。格列苯脲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均可使KATP通道电流减小,而瑞格列奈在2.8、5.5、16.7 mmol/L葡萄糖条件下电流减小程度要大于0及22.2 mmol/L葡萄糖。4.与单纯16.7 mmol/L葡萄糖组、1μmol/L格列苯脲组及0.2μmol/L瑞格列奈组相比,0.1μmol/L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后无显著差异;而1μmol/L及10μmol/L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后KATP通道峰值电流密度下降率显著减小,激活曲线右移,V0.5减小,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1.INS-1细胞膜上KATP通道为外向电流,呈弱的内向整流性质并存在时间依赖性失活。2.葡萄糖、格列苯脲、瑞格列奈可以关闭INS-1细胞膜上的KATP通道。3.格列苯脲与瑞格列奈相比,格列苯脲对KATP通道关闭作用较慢且与葡萄糖浓度无相关性,但瑞格列奈作用较快且与葡萄糖浓度相关。4.高浓度胰淀素短时间作用可以抑制高糖、格列苯脲及瑞格列奈对INS-1细胞膜上KATP通道的关闭作用。
其他文献
自2009年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从最初的3.8%急剧增加到25.2%。虽然传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效率几乎可以与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但其色度不够美观,不能应用于光伏窗帘、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兴领域。为了满足这些领域的要求,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要保证良好的光伏性能,还要保证美观的色度表达。为了使其适用不同的生活需求,需要在色度
北冰洋地区被范围广大的冰层所覆盖,由于北极的声速为正梯度分布,在声传播过程中,声线将不断地向上弯折,粗糙冰层会对声波产生强烈的散射作用,导致强烈的冰下混响。当主动声纳工作在极地冰下时,冰下混响是典型的干扰,强烈的冰下混响干扰严重地限制了主动声纳的探测性能,因此为了预报及评估主动声纳在冰下工作时的探测性能,非常有必要建立合适的冰下混响强度模型,从而有效地预报冰下混响强度;此外,极地冰下起伏粗糙度信息
高速硅光电探测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与CMOS电路集成等优点,是水下无线光通信“卡脖子”的核心器件。本论文以提高Si光电探测器的频率响应带宽为目标,围绕带宽限制因素展开深入研究,提出耦合等效模型,优化光电探测器结构,最终研制出-3 V下400 MHz@850 nm的高速Si光电探测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等效电路模型是研究高速光电探测器的常用方法,然而传统的等效电路仅仅考虑了 RC时间常
中国和朝鲜一衣带水,而中国作为古代东亚文明的辐射地,成为了朝鲜交流和学习的主要对象。朝鲜文人历来对“游览北京城,书写京城事”情有独钟,就连出行受到诸多限制的明清时期,都没能阻挡他们的旅华热情。每逢朝贡时节,都会有大批朝鲜文人随使节团,前往中国,一览中华烟云,留下属于自己的“朝天录”和“燕行录”等纪行文学作品。但随着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东亚门户、东亚原有的文化秩序受到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Re1-xAexMnO3(Re:稀土金属元素;Ae: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元素)钙钛矿锰氧化物是强关联电子材料中的重要代表,该体系材料内部的载流子有序化、轨道杂化、晶格畸变和铁磁耦合等相
近年来,翻译界愈发重视系统功能语言学,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翻译时不仅仅注重句法结构,而且更加看中句子所传达的信息。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更是为翻译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针对科技英语翻译更加有效。尽管前人对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研究不胜枚举,但鲜少有人从主述位的视角进行分析。本文旨在从主述位视角对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进行讨论,并以《军事登山》的翻译文本为例,
多铁性材料是指同时具有两个及以上铁性序参量的材料,铁性序参量主要包括铁电、铁磁(反铁磁)、铁弹性等。共存的铁性序参量之间还存在相互耦合效应,最常见的就是铁电与磁性的耦合效应,这赋予了铁电材料很多新奇的物理性能,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兴趣。铁酸铋(BiFeO_3,BFO)是多铁性材料的典型代表,其反铁磁奈尔温度(T_N~370℃)与铁电居里温度(T_C~830℃)均远高于室温。这为下一代小型化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问题。因此,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以光催化材料为基础的光催化技术能够实现太阳能-化学能的高效转化,是一种有望解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经典的光催化材料之一,TiO_2由于具有毒性低、化学稳定性高和制备方法多样等优点,在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
川南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群发育大套的白云岩,作为区内寒武系地层中最重要的储集层之一,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次论文以川南金沙岩孔剖面寒武系娄山关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细致的野外剖面实测和采样工作以及室内资料整理,通过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全岩矿物X衍射、激光微区量元素等分析测试手段,得到以下认识:(1)研究区娄山关群是一套局限台地相沉积,混积作用强烈,特别体现在娄一段以及娄二段顶部。主要发育混积潮坪、潮缘
H-矩阵是活跃在矩阵理论、计算数学、神经网络和控制论等领域的一类特殊矩阵.它在理论应用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实际应用中如何判别H-矩阵过于困难.因此,研究非奇异H-矩阵简捷实用的判定方法,构造出高效稳定的迭代判定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非奇异H-矩阵的直接判别条件、递进判别条件、迭代判定算法和交叉迭代判定算法,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非奇异H-矩阵判定问题的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