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本研究拟了解:1.研究我市主城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发生率;2.探讨我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3.探索我市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系统干预模式。方法运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家长情况、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住宿情况、母孕期及围生期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家长养育方式等几个部分),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随机抽取的重庆市主城区9所小学四、五、六年级总计3317的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测试,回收有效试卷3137份。结果1、在3137名小学生中,检出有可疑行为异常的人数有855人。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7.26 %。三个主城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3.54%、30.57 %、26.00 %;重点学校、普通学校、主要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3.87 %、28.07 %、31.57%。4、5、6各年级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30.45%、28.97%、23.59%。我市主城区4、5、6年级小学男生均在强迫性、交往不良、抑郁等因子上检出率高。我市主城区4、5、6年级小学女生的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也集中在抑郁、分裂强迫、交往不良、体诉等因子上。2、在单因素分析中父母学历、父母健康状况、父亲的性格、父母的不良嗜好、父母间的关系、家庭收入、住房面积、住宿环境、读书环境、家庭结构、母孕期和围产期情况、子女健康情况、子女抚养情况、抚养人、子女的学习成绩、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父母教育孩子的主导态度、父母教育子女的主要方式等因素是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中,儿童所在年级、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健康状态、家庭结构、儿童学习情况、父母管教方式等因素是影响儿童行为检出率的独立而主要的因素。就读于重点学校、父母身体健康、父母管教方式一致的儿童行为检出率可能较低。以上因素可作为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而年级越低、父亲文化程度越低、父母离异,成绩越差的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越高,以上因素为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情况不容乐观。2、我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因素等综合因素有关。3、基于上述的调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学生-家长-学校-心理医生”四位一体的儿童行为问题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