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子监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绵延千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唐代国子监不仅是唐代具有综合大学性质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更是中国古代高等学校办学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唐代国子监综合大学性质的考辨、办学状况的分析以及办学特色的凝练,为我国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办学之传统教育智慧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在对相关史料进行翔实爬梳整理的基础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子监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绵延千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进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唐代国子监不仅是唐代具有综合大学性质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更是中国古代高等学校办学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唐代国子监综合大学性质的考辨、办学状况的分析以及办学特色的凝练,为我国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办学之传统教育智慧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在对相关史料进行翔实爬梳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高等教育学和现代课程论等理论,对唐代国子监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办学历史、办学性质、办学状况以及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首先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文教政策等几个方面对唐代国子监的建立与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并从筹备规划、选址建校、组织建设等方面探讨其建立与发展情况。之后分“前世”、“今生”、“未来”三个时间段对国子监的发展变迁史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其次通过回溯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得出如下理论认识:(一)综合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学科(知识)分化的产物,也是科学研究深化的产物;(二)高级性、高深性、专业性、研究性以及文理综合性是综合大学的本质属性。之后以此为标准和分析框架,对唐代国子监的性质进行详尽考辨,发现它完全具备了综合大学的五个基本特性,是我国唐代国家中央综合大学。接着重点对唐代国子监的招生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学生毕业出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具体、深入、全面、详细的梳理与分析,再现唐代国子监当年的办学盛况。此后为了更好地把握唐代国子监综合大学的性质,将其与欧洲中世纪巴黎大学从学科、课程以及办学层次三个方面细致地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最后在清晰、客观地把握唐代国子监办学历史、办学性质和办学状况的基础上发现:国家举办、分“科”授业、教学周详以及恢弘开放是唐代国子监的办学特色。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曾面临乡村改造的问题,“教育救国”的口号从那时开始广泛传播。为了“救活”乡村、“救活”中国,全国许多大中专院校和社会团体开始自发走向乡村,设立乡村教育实验区,展开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就包括燕大教育系独自创办的三旗和冉村教育实验区。2018年2月5日,国家颁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其中提到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全面决胜小康、
目前的电力系统有许多采用清洁能源的发电方式,如光伏逆变器。但在电力能源市场中同步发电机占有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因为同步发电机发出的三相电更加契合电网,电机容量大使用
随着科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电化学能源利用技术是目前解决该难题的有效策略。光催化技术
费希特的历史哲学是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费希特受康德、赫尔德等人的历史思想影响,在晚期知识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对时间起源的讨论、先验历史与实证历史的区分为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olòMachiavelli),一位头衔多到无法一一列举的意大利人,因其小书《君主论》而名声大噪;既被指责是罪恶的根源、不道德之教导者,又被推上近现代政治科学之父、近现代政治哲学奠基人之高位。在持续的五百多年里,马基雅维里思想引发的争鸣业已形成学术界独特之景象。不可否认的是,马基雅维里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但是通过对其著作——尤其是《李维史论》的阅读——就必定不能对其著作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建筑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对策。对YTZ体育馆绿色化建筑方案研究选题,不仅可以推动该绿色化项目的风险控制和经
本文以绿色化学为指导原则,发展了多组分反应合成炔丙基咪唑啉类和噁唑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建立了一种以邻二胺、甲醛和炔烃(炔酸)为反应物,通过将环合与铜催化双醛炔胺
花生作为豆科作物,是优质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世界上种植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主要生产国中以中国和印度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花生的营
人类工程建设以来,由于裂隙渗流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因此众多学者开展了对裂隙渗流规律的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帮助。然而,天然裂隙结构复杂多变,引发事
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的测定方法以及常规生化方法,对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作用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的室内活性,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