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GA脂质复合纳米疫苗的构建及免疫评价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炭疽这一烈性传染病的传染性极强且致死率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炭疽主要通过胃肠、皮肤和吸入三种途径感染,其中皮肤和吸入是主要的感染途径,死亡率分别为20%和100%[1-2],现有炭疽疫苗以重组蛋白r PA为抗原,其免疫原性弱,需要添加佐剂增强免疫应答,尽管铝盐佐剂能够诱导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但其存在严重的局部副反应,而且细胞免疫弱,因此,需要研发新型、安全且有效的佐剂。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纳米粒具有可生物降解、能够携载大量抗原并诱导高水平的免疫应答的优势,是具有潜力的疫苗佐剂。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携载抗原,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抗原、通过化学偶联方式携载抗原等,但不同抗原携载方式对免疫有什么影响,目前还是未知,因此,本论文将以r PA为模式抗原,采用不同方式在纳米粒表面展示抗原,研究不同抗原展示方式对免疫效应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抗原展示方式的PLGA脂质复合纳米疫苗的构建。以PLGA和DDAB为材料,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载免疫刺激剂R848的阳离子脂质纳米粒R848/PLGA/DDAB,以PLGA和DSPE-PEG2000-SH为材料,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载免疫刺激剂、且表面含巯基的纳米粒R848/PLGA/SH。采用不同方式在构建的两种纳米粒表面携载和展示抗原,其中,纳米粒R848/PLGA/DDAB以静电相互作用方式在其表面物理吸附和携载抗原r PA,纳米粒R848/PLGA/SH以共价键偶联方式展示和携载抗原r PA,对所构建的两种纳米疫苗进行表征。(2)对构建的两种不同抗原展示方式的纳米疫苗开展细胞水平免疫效应评价,包括两种纳米疫苗的细胞安全性、DC的抗原摄取、DC细胞活化水平研究。细胞安全性结果显示,纳米颗粒在终浓度为125μg/m L以下时,DC细胞的存活率较好(>70%),表明构建的纳米疫苗安全性好;DC细胞摄取抗原的实验研究中,发现观察到R848/PLGA/DDAB纳米疫苗中的抗原能够更快且更多地被DC细胞摄取,这可能与其表面荷正电,更易与带负电的细胞膜表面相互作用,进而被细胞内吞;在DC的活化水平上,R848PLGA/DDAB纳米疫苗表达共刺激因子CD80和CD86的水平要强于R848/PLGA/SH纳米疫苗,而在CD40和MHCⅡ的表达上则是R848/PLGA/SH纳米疫苗的活化效果更强;两种纳米疫苗均可以显著促进DC细胞分泌Th1型IL-1β,IFN-γ和TNF-α相关细胞因子,且R848/PLGA/SH纳米疫苗能诱导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这可能与不同抗原展示方式活化DC的胞内途径有差异相关。(3)对构建的两种不同抗原展示方式的纳米疫苗开展动物水平免疫效应评价。采用BALB/c小鼠进行免疫评价,对抗体分泌水平、脾细胞活化水平、免疫记忆等进行了评估。免疫后在不同时间点,对小鼠血清中IgG及其亚型IgG1、IgG2a的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不同抗原展示方式的纳米疫苗均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水平,通过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法进一步检测了不同抗原展示方式的纳米疫苗分泌抗体的B细胞水平,其与抗体分泌水平结果一致。在毒素中和实验中,两种复合纳米疫苗激发中和抗体的水平均较高。在淋巴细胞的活化上、R848/PLGA/DDAB纳米颗粒的活化能力更强。在T细胞的免疫记忆性方面,不同抗原展示方式的两种纳米疫苗均有各自的优势,R848/PLGA/DDAB纳米疫苗能够显著增加中央记忆性CD4+T细胞的数目,而R848/PLGA/SH纳米疫苗能够显著增加效应记忆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目。综上所述,两种不同方式携载抗原的纳米疫苗制剂可以诱导较高水平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作为疫苗佐剂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穴位注射治疗的总体疗效,与常规针灸治疗方案比较,从而进一步评测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课题的病例来源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确定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本课题探讨中药汤剂与前列环素衍生物治疗寒湿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湿阻络证)的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全部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即控制血压治疗、调脂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此基
目的:观察清灵汤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门诊2019年09月至2020年09月间确诊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合并焦虑状态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灵汤。疗程3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SAS标准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做出疗效评价。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生脉散加味联合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于2020.01~2020.12先后来就诊,经治疗达到稳定状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符合标准的共60例,将其随机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都分别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加诺欣妥,治疗组加诺欣妥和生脉散加味,具体用药及药物剂
目的:通过观察银黄洗剂溻渍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银黄洗剂溻渍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作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治疗诊断为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信息,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湿敷硫酸镁溶液,治疗组应用银黄洗剂溻渍,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比较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并进行综
目的:采集悬钟(GB39)-足三里(ST36)组穴针刺前静息态、针刺态以及针刺后静息态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并与针刺悬钟单穴的数据进行研究对比,总结归纳针刺悬钟-足三里组穴的特异性脑区激活表现,探索针刺悬钟-足三里组穴的脑效应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人志愿者18名,其中10名为男性、8名为女性,均为右利手,每位志愿者接受2次试验,分别进行悬钟-足三里组穴以及悬钟单穴的针刺试验,两次试验之间间隔
目的: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太冲配伍太溪穴和太冲单穴在针刺时的脑功能激活区分布与比较;研究太冲配伍太溪穴脑功能激活区分布的特异性与其临床治病特点的相关性;进一步对比针刺前与针刺后、针刺时与针刺前的太冲配太溪组穴脑功能激活区局部一致性(ReHo)变化,从静息态和任务太研究太冲配伍太溪穴的中枢机制。方法:首先根据纳入标准入组试验受试者
目的:根据原络配穴理论,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采集、观察配伍针刺右侧足阳明胃经原穴——冲阳穴、络穴——丰隆穴所引起的实时脑激活信号改变及针刺前后静息态脑功能区低频振幅(ALFF)指标改变情况,分析针刺冲阳、丰隆组穴与针刺其单穴相比所引起激活脑功能区特征,阐述针刺组穴与其主治的相关性;比较针刺前后ALLF值变化,进一步评估针刺的持续效应。方法:选取18名黑龙江中医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太冲穴(LR3)与蠡沟穴(LR5)组穴引起的脑部激活信号改变情况,试探寻针刺足厥阴肝经本经原络穴治疗疾病机制以及针刺穴位引起的脑特异性反应。方法:招募18名符合纳入标准且就读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右利手健康受试者。使用飞利浦3.0T双源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收集被试者针刺右侧太冲单穴、右侧太冲、蠡沟组穴的脑激活信号数据,针刺态以及针刺前后的脑静息态fMRI数据。基于MATL
目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状况及衰弱老年人存在的照护问题进行调查;并基于扎根理论对衰弱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衰弱老年人存在的照护需求,进而以照护问题及照护需求为依据,构建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照护方案,以期为衰弱老年人的照护提供参考。方法:1.问卷调查法应用衰弱表型评估表(FP),对黑龙江省3家养老机构共416人进行衰弱筛查;应用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表(inter RAI-LTCF)调查衰弱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