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常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了控制中药注射剂产品质量及指导临床合理配伍用药,本研究以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为模式药,从生产质控角度,探索建立了以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为核心手段的质量均一性生物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常规理化检测-化学组分分析-生物热动力学”序贯检测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均一性评价方法;从中药注射剂与药物配伍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为着眼点,首次探索建立了基于“微粒检测-化学组分分析-生物热动力学”序贯检测的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相容性评价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基于“常规理化检测-化学组分分析-生物热动力学”序贯检测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均一性评价方法的建立1、样品的采集、制备与常规理化检查中药注射剂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受光照强度过强、温度过高及包装破损等因素影响,发生氧化分解甚至受到细菌污染,从而导致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从质量均一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光照、高温处理样品及污染变质样品的质量差异,旨在模拟考察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成分及活性的变化,为实现对中药注射剂质量变化的早期快速筛查,预警其不良反应提供技术参考。首先采集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10批,制备不同贮藏条件包括高温(60℃)10d、光照(4500±500Lx)10d和敞口放置10d的特殊样品,并对所有样品进行盲法编号(即实验全过程对各个样品的储存情况未知),可保证研究结果更客观的评价样品差异。按中药注射剂制剂通则的检查项要求,敞口放置样品S17-S19可被检出,而部分高温、光照条件样品存在漏检。结果表明,常规理化检查可检出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的污染变质样品,不易辨识光照、高温条件处理样品,即对质量发生微小变化的样品辨识能力有限。2、化学信息表达建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化学特征图谱并进行化学组分分析,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批次正常样品相似度大于0.997,表明正常样品批次间具有较强的均一性;与标准特征图谱相比,特殊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9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条件的样品存在混杂情况,表明化学特征图谱区分不同处理条件样品能力较弱。化学组分分析显示不同处理条件下样品中化学组分的峰面积变化趋势各异,即单个化学组分的含量变化不能代表样品整体存在质量差异。3、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评价方法研究以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为研究对象,本文所建立的基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可以区别高温处理样品及污染变质样品,并可以全面反映模型生物的热生物学信息,提供了专属性较强的二维信息,可作为化学指纹图谱的有益补充。以生物热活性参数作为谱峰测量参数,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相似度评价,基于大肠杆菌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样品相似度在0.99~0.98之间,高温条件处理样品相似度在0.93~0.95之间,污染变质样品相似度在0.84~0.87之间;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样品相似度在0.97~0.99之间,光照条件处理样品的相似度大于0.85,高温条件处理样品的相似度在0.80~0.85之间,污染变质样品的相似度在0.75~0.65之间。以相关生物热活性参数为评价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可以区分光照处理样品、高温处理样品及染菌样品。以上结果表明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一定程度上关联抑菌活性,可作为控制与评价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均一性的有效方法。4、综合分析及质控模式的构建典型相关分析评价所建立的基于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评价方法与化学特征图谱评价方法的相关性。将常规理化检测、化学信息分析及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进行综合比较,常规理化检测对样品做初步的判定;化学特征图谱反应样品整体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化;生物热活性特征图谱通过表征其抑菌活性的变化,可以辨识不同贮藏条件下样品之间的微小差异,特别是对化学特征图谱基本无法辨识生物污染样品,具备较强的辨识能力。二、基于“微粒检测-化学组分分析-生物热动力学”序贯检测的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相容性评价方法的建立以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微粒检测-化学组分分析-生物热动力学”序贯检测的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相容性评价方法,考察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与5%碳酸氢钠溶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基于生物热动力学配伍相容性的评价结果表明: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与5%碳酸氢钠溶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后,其混合溶液的热谱曲线位于配伍前两条单一药物热谱曲线的上方,揭示可能发生的潜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存在相互作用,提示不宜配伍,且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探索建立了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临床配伍相容性评价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研究思路与技术参考。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质量均一性评价方法以及临床配伍相容性评价方法,对于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配伍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