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纽约时报》涉华英语新闻模糊性的语用探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论视角下《纽约时报》涉华英语新闻模糊性的语用探析   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主要目的是真实准确地反应客观事实。准确性一直以来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然而英语新闻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因为模糊性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的交流中,当然也包括英语新闻中。只有将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   1965年,美国学者查德(L.A.Zadeh)提出的模糊理论开拓了语言学研究的领域。通过对许多有影响力期刊的检索研究,结果显示前人所作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和Grice的合作原则,较少有从Verchueren的顺应理论进行研究,并且前人所做的多是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而对于英语新闻语篇的模糊性的研究则比较少。   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流通性和顺应性,这些特性可以让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以顺应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顺应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出于语言内部或外部的原因而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也是出于顺应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而做出的语言选择。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框架,以2008年的《纽约时报》中的涉华新闻为语料,探索了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的使用。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模糊语在英语新闻的词汇、句法、语篇层面的广泛存在,体现了其适应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语用作用。   英语新闻语篇中的模糊语是一种很值得研究的语用现象。本文最后还对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并结合实例就英语新闻模糊语的翻译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如:以模糊译模糊;以精确对模糊;结合文化进行翻译等。通过对涉华英语新闻语篇中模糊语言的系统分析,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新闻中的模糊语言的理解与翻译提供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也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的小说主要从身份问题出发,书写非裔美国人在主流社会中的生存故事,尤其是他们对
交替口译(CI)是职业译员常见的一种口译形式,也是学生译员一种主要的练习方式。有关交替口译的研究近年来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也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然而现状远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华兹华斯的代表性诗歌作品,如《抒情歌谣集》,“远行”,“序曲”等,重点讨论诗中的生态意识。这主要体现在:强烈谴责工业革命对人和自然的损害;强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201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5页。  教材分析:  《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本节课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合作探究,从多种策略中优化方法,从而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
期刊
企业举办新品发布会是向消费者介绍自己新产品,同时提高新产品销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品发布会中对新产品的展示最为重要,只有合理安排产品展示的内容,组织好语言,才能更大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