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S和单目视觉信息融合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入坞导航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观测网是人类进行海洋观测的有力平台,而自主水下航行器是这个平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大范围动态观测。为了让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观测具有持续性,且能及时上传观测信息,下载最新指令,水下接驳基站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研究自主水下航行器与水下接驳基站对接前的入坞导航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RSS和单目视觉信息融合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入坞导航方法,利用低成本的导航系统实现了对自主水下航行器末端入坞过程中的位姿估计。针对基于RSS的水下定位方法,首先研究了电磁波在水中的传播规律并推导出了电磁波接收信号强度随距离衰减的数学表达式,在电磁仿真软件中进行了验证。介绍了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算法框架,设计了基于RSS的滤波定位算法。在实验室水池中进行了参数标定试验和定位试验,验证了基于RSS定位的准确性。针对基于单目单灯的纯跟踪导引,研究了光线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及成像模型,为水下图像处理设计了自动曝光算法和基于大津算法的图像分割技术。设计了单目单灯导引的流程,并进行了水池试验。针对基于信息融合的导航算法,提出了入坞导引阶段的信息融合模型,并研究了信息融合中的目标评估方法和传感器管理技术。对自主水下航行器回坞过程进行运动学建模,设计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框架下的信息融合算法。最后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本文对水下接驳系统的方案设计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水下通讯系统的设计。整体介绍了自主水下航行器回坞导航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方案设计,并进行了基于信息融合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入坞试验。
其他文献
3D打印技术是采用逐层堆积的思想直接快速制造零件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其融合了逆向工程、CAD、激光、材料科学、数控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技术,采用离散堆积的原理,通过由点连成线,由线搭接成面,由面堆积成体的逐层堆积的成型过程,实现了不借助于模具成型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传统的3D打印技术采用等厚度分层,其具有路径规划和硬件设计简单的优点。但是,这种分层方法会存在“阶梯效应”与外部支撑等问题。针对传统的3
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大小行业,如银行、机场监控等,对安防视频监控提出高清化、网络化等需求。监控视频7*24小时的工作模式,使视频
抛石施工是河道整治、筑坝等工程中常见的作业方式,在块石抛投之后,其沉降过程中会因为水流的作用而发生漂移,除了水流作用外,对于群体抛石块石颗粒之间会发生碰撞,影响块石群体的漂移,使得块石在水下的落点更加难以确定,抛石如果不到位,容易造成块石材料的浪费、劳动成本的增加。本文利用基于CFD-DEM耦合的求解器SediFoam将计算流体力学程序OpenFOAM和离散元程序LAMMPS进行耦合,建立固液两相
互联网食品产业日新月异,网络食品交易模式受到大众青睐,但网络食品交易的虚拟性与不透明性特点,使得消费者更易受到侵害,网络食品交易纠纷与日俱增。网络食品纠纷发生后责任推诿与责任规避现象时有发生,当前法律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责任分配是否符合责任限度,是学者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该如何在各方之间设定一个利益平衡制度,以对消费者权益更合理的保护需要明确。笔者从当前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试图提出完善网络食
目的:本课题旨在比较中西药序贯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总结出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GERD的临床意义,为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GERD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在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经确诊为肝胃郁热型GER
增强现实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其目标是在屏幕上对现实世界进行虚拟信息的增强并进行互动,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
高温炉辊是冶金连续退火炉中的核心关键备件之一。然而,高温炉辊在高温苛刻的服役环境下易发生氧化、磨损、结瘤等而导致其过早失效。针对高温炉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利用等离子喷涂(Air plasma spraying,APS)技术制备了Co Cr Al Ta Y-Al_2O_3涂层,分别研究了喷涂工艺参数、氧化铝掺杂量对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结瘤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揭
目前,我国高铁总的营业里程已经超过3.5万公里,而随着8纵8横大网逐步发展完善,安全运营正逐步取代大规模建设,成为未来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铁路运输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为运输体量大、机车品种多,钢轨需经受复杂的载荷作用、地理气候、运营工况的考验。相关的安全运营较为落后,如铁路钢轨伤损检测依旧采用传统技术,如超声波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渗透检测技术、磁力检测技术等,而这些技术难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对无处不在的高数据速率无线通信的需求不仅给基站(BS,Base Station)带来巨大的流量负载,也造成了频谱资源紧缺、